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这首诗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名为《铜爵妓》。诗中通过对武皇金阁、英威、雄剑等象征权力与荣耀事物的描述,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悲凉情感。秋风、明月、白露等自然景象,则是用来烘托这种情感的背景。
诗人通过“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开篇,直接点出了主题:权势的消逝与孤独的寂寞。随后的“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则是具体描绘这种权势消逝的情景,剑和佩饰原本象征着武力的光芒,如今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接下来的“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转而描写自然景色,但这并非单纯的美丽描述,而是加深了整体情感的悲凉。夜晚的寂静和孤独的烛光映照在兰幕上,更增添了一份幽禁之感。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荣华难以触摸的哀愁,以及这种哀愁深植于心。接着“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则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回忆,但这些也仅限于过眼云烟。
最后,“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诗人感慨地表达了即便是在曾经的辉煌场所——歌舞台上,如今也只能成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一系列的对比和反差,更强化了诗中的怀旧与哀愁情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去荣华的追忆,以及现实孤独寂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