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二诗·其二》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二诗·其二》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贻牟夙昔但声歌,今见郊园乐事多。

且喜瓯窭符善祷,未须芦菔颦妖娥。

霞觞政自誇真一,香钵何烦问毕罗。

我欲卖刀来学稼,不知还许受廛么。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二诗》的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农忙时节的生动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贻牟夙昔但声歌”,以“贻牟”代指农具,暗喻过去岁月里,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的歌声与欢笑,表达了对往昔辛勤生活的回忆。接着,“今见郊园乐事多”一句,转折点明了当前的场景,郊外的田园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繁忙的劳作,乐事多多。

“且喜瓯窭符善祷,未须芦菔颦妖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神灵的虔诚祈祷。瓯窭,指的是贫瘠的土地,这里象征着虽然土地贫瘠,但农人们依然满怀希望地劳作,祈求神灵保佑丰收。芦菔,即萝卜,此处借指农作物,暗示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人们也未失去信心,未至愁苦如妖娥蹙眉。

“霞觞政自夸真一,香钵何烦问毕罗。”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霞光映照下的酒杯比作真一之物,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如同美酒般醇厚;而香钵则代表了祭祀仪式中的器具,这里暗示了农人们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不忘感恩,进行祭祀活动。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农耕文化中和谐共生、感恩自然的赞美。

最后,“我欲卖刀来学稼,不知还许受廛么?”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放下世俗的纷扰,投身农事的愿望,渴望体验农夫的生活,感受劳动的乐趣与满足。这不仅是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复杂性的反思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农忙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农人的辛勤与乐观,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玉京洞

飙轮曾此宅灵仙,洞府今称第六天。

规往不辞萝蔓险,回看云物起琼田。

(0)

陈体仁以心清闻妙香作诗惠末利花香次韵为谢·其一

尘劳昏独志,禄利蚕良心。

扫地香一炉,澹然清兴深。

假寐顷刻间,烟霏遂盈襟。

联翩珊瑚钩,逼人何骎骎。

(0)

秋怀二首·其二

愁绪苦萦人,寒螀殆叵闻。

瓜畴残蔓去,兰畹秀蕤薰。

远水涵秋态,馀霞冠夕曛。

扬扬今夜月,独与广庭分。

(0)

聚秀阁

清源山远水流长,九日溪山更异常。

高阁摩云聚秀气,禅僧秀气聚中藏。

(0)

登得胜岗谒武安王关云长庙有泉一泓俗传谓兵至此无水拔刀刺地泉随而涌庙西有磨刀溪北有晒甲崖

得胜名岗蜀虎臣,气吞吴魏失防身。

磨刀晒甲遗踪在,英魄犹能敌万人。

(0)

鹅池

鹢鹢能鸣异众禽,池边墨客最知音。

世间多是山阴妪,应恐误猜君子心。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