鹢鹢能鸣异众禽,池边墨客最知音。
世间多是山阴妪,应恐误猜君子心。
鹢鹢能鸣异众禽,池边墨客最知音。
世间多是山阴妪,应恐误猜君子心。
此诗《鹅池》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鹅鸣声的独特描绘与对周围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鹅这一形象的独到见解。
首句“鹢鹢能鸣异众禽”,以“鹢”代指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鹅的鸣叫声与其他鸟类区分开来,突出其独特之处。这里的“鹢”不仅指鹅,也暗含了鹅在诗人眼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接着,“池边墨客最知音”一句,进一步深化了鹅鸣声的艺术魅力,暗示了诗人与鹅之间心灵的共鸣,仿佛鹅的鸣叫能触动文人墨客的心弦,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后两句“世间多是山阴妪,应恐误猜君子心”,则通过对比,将鹅的形象与世俗的偏见相对照。这里“山阴妪”象征着世间的俗人,他们可能无法理解鹅鸣背后的深意,甚至可能会误解鹅的本心。而“君子心”则代表了诗人对鹅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强调了鹅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其存在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应被世俗的眼光所局限。
整首诗通过鹅鸣这一日常景象,寓言般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超越表面现象,去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王十朋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