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影徒惭鬓已丝,浮沈身世竟如斯。
贫嫌节候迎人早,老怯风情倚枕迟。
旧雨知成招隐赋,新愁频展感怀诗。
寒灯夜馆凄凉景,沈水烟消月落时。
顾影徒惭鬓已丝,浮沈身世竟如斯。
贫嫌节候迎人早,老怯风情倚枕迟。
旧雨知成招隐赋,新愁频展感怀诗。
寒灯夜馆凄凉景,沈水烟消月落时。
此诗《杂感》由清代诗人沈椒衍所作,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反思。
首联“顾影徒惭鬓已丝,浮沈身世竟如斯”,诗人自照镜中,发现鬓发已斑白,不禁自愧,感叹自己一生的起伏如同浮萍,难以把握命运的轨迹。这里运用了“顾影”、“鬓已丝”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主题。
颔联“贫嫌节候迎人早,老怯风情倚枕迟”,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心境。在贫穷中,他嫌弃季节的快速更迭,仿佛时间的流逝加速了生活的艰辛;而年老后,他害怕情感的触动,因为每一次情感的倚靠都意味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衰老的临近。这两句通过对比贫富、老少的不同感受,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
颈联“旧雨知成招隐赋,新愁频展感怀诗”,诗人提到“旧雨”(指老朋友),表示过去的朋友曾给予他慰藉,如今却只能通过“招隐赋”(古代文人表达归隐之意的作品)来寄托情怀;“新愁”则暗示了新的忧愁,诗人频繁地写下感怀之诗,以此来排遣内心的苦闷。这一联通过“旧”与“新”的对比,反映了诗人情感的流转与变化。
尾联“寒灯夜馆凄凉景,沈水烟消月落时”,描绘了一幅深夜孤灯、寒气逼人的凄凉景象,与前文的情感相呼应。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似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孤独与脆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寒灯”、“夜馆”、“沈水烟消”、“月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杂感》一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冷萤闪入帘旌暗,梧阶骤雨初歇。
篝香散尽,怀中宛转,旧时圆月。秦鸾影绝。
剩一角、青缯山活。问秋风、今生那日,再与片时热。
密密湘东字,翠墨秋毫,素纨愁滑。
郁金未涴,忆针楼晚凉时节。
容易经年,清梦断、桃笙如雪。
更谁禁枕畔络纬,语切切。
是清狂、未妨惆怅,香痕襟上曾涴。
十三桥畔春犹在,隐隐一层青琐。花影卧。
记月在、帘边人在帘边坐。沈沈意可。
正银字盘心,粉函亲面,依约玉钗堕。
瑶琴柱,艳曲无人续和。年来情事都左。
当时琼姊分明语,准拟两眉愁锁。重误我。
已二月、花朝三月清明过。芳音未妥。
恁昨夜星辰,今宵风雨,天气也无那。
宵分天漠漠。又雨雨风风,客程偏恶。故山杜若。
添新涨、定有寻芳佳约。
琴心瘦却,奈燕羽、音书难托。
料此际、无数飞红,春人正愁帘箔。
匆匆一夜萍踪,便酒冷关亭,响流林壑。
戍楼画角,还添起、五点四更残柝。
灯花未落,怎恁地、声声萧索。
无奈是、归梦安排,休思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