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浦依汀烛夜船,丛丛腐草是前缘。
把书不借萤光者,识得真明在暗边。
傍浦依汀烛夜船,丛丛腐草是前缘。
把书不借萤光者,识得真明在暗边。
此诗《萤》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夜晚江边景象,以萤火虫为喻,寓意深刻。
首句“傍浦依汀烛夜船”,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的景象,岸边的灯火与远处船只的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里的“烛夜船”不仅指真实的船只,也象征着照亮前行道路的希望之光。
次句“丛丛腐草是前缘”,将萤火虫的发光源比喻为“腐草”,暗示萤火虫虽源自低微之处,却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如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却能成为照亮他人或自我发现的契机。
第三句“把书不借萤光者”,这里“书”可以理解为知识、智慧或人生的书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不借助外部光源(如萤火虫的光芒)来获取知识的人的反思,强调了内在光明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识得真明在暗边”,点明了主题,即真正的智慧和明悟往往在看似黑暗或困难的环境中得以显现。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找光明,强调内在的洞察力和智慧比外在的条件更为重要。
整首诗通过萤火虫这一自然现象,寓言式地探讨了内在光明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在逆境中寻求智慧与真理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