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华相授受,谟典所具述。
其要在厥中,精一而允执。
惟诚乃能精,惟诚乃能一。
是以无党偏,是以臻正直。
三代所共守,百世不可易。
伯者假仁义,战国尚诈力。
汉唐非无君,文为事矫饰。
其能粹而王,一指不可屈。
所以无善治,循袭至今日。
纯诚而不杂,惟皇斯立极。
敛敷锡庶民,懋建昭大德。
治欲往古如,舍此他无术。
勋华相授受,谟典所具述。
其要在厥中,精一而允执。
惟诚乃能精,惟诚乃能一。
是以无党偏,是以臻正直。
三代所共守,百世不可易。
伯者假仁义,战国尚诈力。
汉唐非无君,文为事矫饰。
其能粹而王,一指不可屈。
所以无善治,循袭至今日。
纯诚而不杂,惟皇斯立极。
敛敷锡庶民,懋建昭大德。
治欲往古如,舍此他无术。
这首诗名为《君道》,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卫宗武所作。这首诗主要探讨了治国理政之道,强调了诚信与公正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圣王之道的追述,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的批评。
诗中“勋华相授受,谟典所具述”两句,说明了这是一种传承自古圣王智慧和道德教化的治国之术。接下来的“其要在厥中,精一而允执”,则表明治理国家必须以诚信为根本,坚守不移。
诗人通过“惟诚乃能精,惟诚乃能一”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它是实现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统一的基石。因此,“无党偏”,能够做到公正无私,体现出理想君主之道。
在“三代所共守,百世不可易”中,诗人提到了夏商周三代的圣王治国之道,这是后世历朝历代都应当遵循和珍视的政治原则。然而,在“伯者假仁义,战国尚诈力”两句中,诗人批判了那些只凭借权谋、假仁假义来维持统治的做法,这种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尤为普遍。
接下来的“汉唐非无君,文为事矫饰”则指出了汉唐时期虽然有君主,但往往以繁琐的礼节和华丽的辞藻来掩饰其政治上的不足。诗人通过“其能粹而王,一指不可屈”表达了对那些能够以纯洁之心治理国家、不为外物所动摇的君主的赞美。
在“所以无善治,循袭至今日”中,诗人指出了自古以来缺乏真正善治的情况,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最后,“纯诚而不杂,惟皇斯立极”表明了只有以纯洁诚信为本的君主,才能达到治国理政的最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批判,以及对理想政治状态的憧憬,展现出诗人对于君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