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践松花岸,今临黑水祠。
穷荒行欲市,垂老策无奇。
载重看黄马,供厨致白罴。
武侯祠下宿,扶杖转支离。
昔践松花岸,今临黑水祠。
穷荒行欲市,垂老策无奇。
载重看黄马,供厨致白罴。
武侯祠下宿,扶杖转支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昔日踏足松花岸边,到如今来到黑龙潭边祭祀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岁月流转、人生沧桑的感慨。首句“昔践松花岸”,以“昔”字开篇,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后文的“今临黑水祠”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接着,“穷荒行欲市,垂老策无奇”两句,通过描述行走在偏远之地,接近老年却未找到人生出路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载重看黄马,供厨致白罴”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黄马和白罴分别象征着不同的事物或情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增加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特殊氛围。
最后,“武侯祠下宿,扶杖转支离”两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历史,联想到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的祠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年老体衰之际,仍怀有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即使身体已不如从前,心中的火焰依旧燃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以及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东吴名胜,有高楼直在,浮云齐处。
十二阑干邀远望,历历斜阳烟树。
香径人稀,屧廊山绕,往事今何许。
一天和气,为谁吹散疏雨。
知是兰省星郎,朱轮森戟,与风光为主。
暇日登携多雅致,容我追随临赋。
小宴重开,晚寒初劲,还下危梯去。
烛花红坠,瑞堂犹按歌舞。
抚莲吟就,檐葡还曾赋。
相伴更无花,倦炉熏、日长难度。
柔桑叶里,玉碾小芙蕖,生竺国,长闽山,移向玉城住。
池亭竹院,宴坐冰围处。
绿绕百千丛,夜将阑、争开迎露。
煞曾评论,妖媚胜江梅,香称月,韵宜风,消尽人间暑。
对黄花犹自满庭开,那恨过重阳。
凭阑干醉袖,依依晚日,飘动寒香。
自叹平生豪纵,歌笑几千场。
白发欺人早,多似清霜。
谁信心情都懒,但禅龛道室,黄卷僧床。
把偎红调粉,抛掷向他方。
□唤汝、东山归去,正灯明、松户竹篱旁。
关门睡,尽教人道,痴钝何妨。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
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
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
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
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
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
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
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