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倒南山犯真律,三生凿破寒岩石。
不立名中强立名,弗狼籍处成狼籍。
儿孙膝下有黄金,拨草瞻风远访寻。
三拜起来发一叹,方知老子错留心。
天真自性佛不管,顽石头边讨甚碗。
费尽钳锤多破绽,乌藤紧捉从头看。
老倒南山犯真律,三生凿破寒岩石。
不立名中强立名,弗狼籍处成狼籍。
儿孙膝下有黄金,拨草瞻风远访寻。
三拜起来发一叹,方知老子错留心。
天真自性佛不管,顽石头边讨甚碗。
费尽钳锤多破绽,乌藤紧捉从头看。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绍昙的作品,名为《律宗玉维那三人礼石佛求语》。诗人以独特的禅宗视角,通过描述老僧南山修行的经历,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理解。
首句“老倒南山犯真律”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僧人不顾世俗律法,深入山中修行的形象,暗示他追求的是超越常规的真理法则。接着,“三生凿破寒岩石”象征着僧人历经艰辛,不断磨砺自我,以期洞见佛法真谛。
“不立名中强立名,弗狼籍处成狼籍”两句,揭示了名利之心的虚妄,即使刻意追求名声,最终也会陷入混乱。而“儿孙膝下有黄金,拨草瞻风远访寻”则暗讽世人过于追求物质,忽视了内心的修行。
“三拜起来发一叹,方知老子错留心”表达了诗人对世人迷失于世俗观念的感慨,意识到只有放下执着,才能真正领悟到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的智慧。
最后四句“天真自性佛不管,顽石头边讨甚碗。费尽钳锤多破绽,乌藤紧捉从头看”,进一步强调了佛性自在,不应被外在形式所束缚,修行者应如顽石般坚守本心,洞察事物的本质,而非拘泥于表面的规则和教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禅宗对于修行与觉悟的深刻见解。
松栝淩寒,挂钟阜、玉龙千尺。
记那日、永嘉南渡,蒋陵萧瑟。
群帝翱翔骑白凤,江山缟素觚棱碧。
躧麻鞋、血泪洒冰天,新亭客。云雾锁,台城戟。
风雨送,昭丘柏。把梁园宋寝,烧残赤壁。
破衲重游山寺冷,天边万点寒鸦黑。
羡渔翁、沽酒一蓑归,扁舟笛。
妆梅梦靥,流水步尘,黄昏梵宇深寂。
又是染霜奁月,微微变林色。残年事,萧寺客。
念过此、迅如烟驿。暮云外、一笑相逢,竟认头白。
憔悴共天涯,往事旗亭,寻常付陈迹。
几度意销魂断,平居睇乡国。伤歌泪,痕暗藉。
更万感、尽非畴昔。俊游远,扑面风花,还记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