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止七尺,编床宜数竿。
却痰馀沥近,醒梦小声乾。
不费加绳墨,何妨被绮纨。
金镂与象簟,穿凿太无端。
受体止七尺,编床宜数竿。
却痰馀沥近,醒梦小声乾。
不费加绳墨,何妨被绮纨。
金镂与象簟,穿凿太无端。
这首诗描绘了竹床的独特魅力与实用价值。诗人陈恭尹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竹床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美学价值。
首句“受体止七尺,编床宜数竿”,开篇即点明了竹床的尺寸与构成。七尺之长,数竿之编,简朴而实用,体现了竹床的基本形态与制作工艺。竹材的自然属性,使得竹床既满足了人体的舒适需求,又兼顾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接着,“却痰馀沥近,醒梦小声乾”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竹床在不同情境下的功能与效果。竹床靠近的地方可以减少痰液的积聚,有助于保持环境的清洁;同时,它还能在人从梦中醒来时,提供轻微而稳定的支撑,帮助人们逐渐恢复清醒状态。这两句不仅体现了竹床的实用性,也蕴含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人文关怀。
“不费加绳墨,何妨被绮纨”则表达了竹床制作的简便与经济性。竹床无需额外的绳墨装饰,其天然的纹理与质感本身就足以展现其美观。同时,它也不排斥与华丽织物的搭配,展现出竹床在不同场合下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最后,“金镂与象簟,穿凿太无端”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竹床的独特之处。金镂与象簟,代表了奢华与精细的装饰,而竹床以其简约、自然的风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认为,过分的雕琢与装饰反而显得多余,竹床以其原始的美,达到了一种自然和谐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竹床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生活用品的功能与实用性,更体现了其在美学上的价值与哲学思考。竹床以其简朴、自然、实用的特点,成为了诗人赞美的对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