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叶缝衣翠,松花作饭香。
全生无长物,卒岁有馀粮。
观瀑衣忘湿,缘流路转长。
偶然逢怪石,趺坐一林霜。
槲叶缝衣翠,松花作饭香。
全生无长物,卒岁有馀粮。
观瀑衣忘湿,缘流路转长。
偶然逢怪石,趺坐一林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
首句“槲叶缝衣翠”,以“槲叶”为衣料,不仅展现了山中生活的朴素,也暗示了衣着的绿色,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接着,“松花作饭香”,通过松花入食,不仅增加了食物的香气,更体现了山中生活的独特风味和对自然的亲近。
“全生无长物,卒岁有馀粮”两句,表达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依赖。在山中,无需过多的物质追求,一年到头都有足够的粮食,生活自给自足,充满了满足感和平静。
“观瀑衣忘湿,缘流路转长”描绘了诗人欣赏瀑布时的情景,衣服被水打湿却浑然不觉,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沿着水流行走,道路似乎变得悠长而有趣,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最后,“偶然逢怪石,趺坐一林霜”则展示了诗人偶遇奇石,便席地而坐,享受林间霜降之美的悠闲生活状态。这种随遇而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是一幅生动的山居图卷。
书台城西幽绝处,古木排霄草荒路。
空斋深夜四无人,维予二人听春雨。
我如病鹤子茁兰,长幼不同同少年。
闻子诵书金应玉,看子落笔山飞泉。
别来几何如昨日,我老过前子非昔。
来年里砚试集英,侧耳胪傅第一声。
投分讵云稀,会心谅亡几。
从君澹何奇,与我凛独至。
相逢情若忘,每别怀不已。
偶因新凉篇,令予懦全起。
藉草分涧芳,陟巘共石髓。
松阴俯逝波,不徐亦不駃。
平生还山约,终食能忘此。
可怜各异县,千里复三倍。
他日寄相思,百书那写意。
从今可相疏,却叹日为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