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一树湘桃飞茜雪。
红豆相思渐结。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
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一树湘桃飞茜雪。
红豆相思渐结。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
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这首宋词《清平乐·其二》以晚莺和溶溶月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晚莺娇咽"传达了春天将逝未逝时莺鸟的婉转啼声,"庭户溶溶月"则烘托出月色如水的静谧夜晚。"一树湘桃飞茜雪"运用比喻,将落下的桃花比作飞舞的红雪,形象地展现了春花凋零的场景。
"红豆相思渐结"引用了红豆寄情的传统,暗示着相思之情在心中慢慢凝聚,"看看芳草平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寥,芳草与平沙象征着远方和无尽的思念。"游鞯犹未归家"表达了主人公对远行者的期盼与等待,然而那人仍未归,令人感到遗憾。
最后两句"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萧郎"是对男子的昵称,此处指那位飘泊不定的人,他让人心生怨恨,仿佛是他的飘泊不定导致了分离的痛苦,而杨花则成了这无常命运的象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细腻,通过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和对离人的牵挂,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