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值秋槛,勿云憔悴姿。
与君障夏日,羽扇宁复持。
芭蕉值秋槛,勿云憔悴姿。
与君障夏日,羽扇宁复持。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其四)芭蕉》。诗中以芭蕉为题,描绘了芭蕉在秋季的景象,并通过对比夏日与秋日的不同,表达了对芭蕉坚韧生命力的赞美。
首句“芭蕉值秋槛”,点明了芭蕉生长的季节背景——秋天。这里的“值”字,既指芭蕉正值秋季,也暗含了诗人对芭蕉在秋风中的存在状态的感慨。“勿云憔悴姿”,则直接赞美了芭蕉在秋天虽已凋零,但并不显得萎靡不振的姿态,强调了芭蕉的坚韧和不屈。
接着,“与君障夏日”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芭蕉在夏日与秋日的表现进行了鲜明的对照。夏日里,芭蕉可能作为遮阳的工具,为人们带来清凉;而到了秋天,尽管不再承担这样的功能,它依然挺立着,展现出了另一种美。这里不仅赞美了芭蕉的实用价值,更突出了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最后一句“羽扇宁复持”,以羽扇为喻,进一步强调了芭蕉在秋日的独立与自足。羽扇在这里象征着夏日的凉爽与便利,而诗人说“宁复持”,即不再需要,表达了即使失去了夏日的庇护,芭蕉依然能够独自面对秋风,展现出其内在的力量和美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芭蕉在不同季节表现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芭蕉的自然之美,更寓意了人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坚韧与自强精神。
既落可无生,既生可无落。
曷为初生时,欣欣绕城郭。
终至摇落秋,飘飘填沟壑。
生时何向荣,落时何彫弱。
空使有情人,对之心寂寞。
明月一林空,云气千山薄。
始知春风好,信道秋风恶。
秋风使人愁,春风使人乐。
嗟哉气运然,何自相乖错。
荣极自欲枯,枯极自能作。
于春有何恩,于秋有何虐。
消长须待时,得失本难度。
大哉造化功,循环无穷朔。
同泛洞庭波,独上西陵渡。
孤棹溯寒流,天涯岁将暮。
此际话离情,羁心忽自惊。
佳期在何许,别恨转难平。
萧条滇海曲,相思隔寒燠。
蕙风悲摇心,菵露愁沾足。
山高瘴疠多,鸿雁少经过。
故园千万里,夜夜梦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