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
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享受与依恋,即使是简单的雨水也能成为欣赏的对象,而四周环绕的林间则给予了他心灵的栖息之所。
接着"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两句,显示出诗人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夜晚在沉思中听到远方传来的琴声,激发了他登山探幽的欲望,这种精神上的自足,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再看"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两句,诗人对山间溪流之美、果实之甘有着无法餍足的享受。这里的“亚窗”指的是窗边,“红果”可能是指山林中的野果,如山楂等,通过“卧堪攀”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
最后"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他宁愿抛弃世间的荣华富贵,与山林中的鸟兽为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无言屈指也。算年年底事,长为旅也。凄惶受尽也。
把良辰美景,总成虚也。自嗟叹也。
这情怀、如何诉也。
谩愁明怕暗,单栖独宿,怎生禁也。闲也。
有时临镜,渐觉形容,日消减也。光阴换也。
空辜负、少年也。
念仙源深处,暖香小院,赢得群花怨也。
是亏他见了,多教骂几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