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郭中山居》
《郭中山居》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ōzhōngshān
táng / fānggān

jiànpiáoshùshàngyóuzàilínjiān
shěnyínmèixiānwénjiǎo

dēnggāoyǒushān
jiànshíbèngquántīngwèichuānghóngguǒkānpān

gōngqīngruò便biànmíngxìngquèqínzuòwǎnghái

注释
莫见:不要只看。
一瓢:一个瓢,这里比喻微小之物或简朴生活。
离树上:从树上取下,离开树的状态。
犹须:还需要。
四壁:指房屋的四面墙,引申为生活环境。
沈吟:深思,沉思。
不寐:无法入睡,失眠。
先闻角:先听到号角的声音,可能暗示黎明将近或有事发生。
屈曲:曲折,弯弯曲曲。
登高:攀登到高处。
溅石迸泉:泉水撞击石头飞溅而出的景象。
听未足:听不够,意指享受不够这种自然之美。
亚窗:靠近窗户。
红果:红色的果实,象征美好而诱人。
卧堪攀:躺着就能伸手采摘,形容果实伸手可及。
公卿:古代的高官贵族。
若便:如果能够。
遗名姓:忘却自己的名声和身份。
禽鱼:飞禽走兽,泛指自然界的动物。
作往还:交往,往来,这里指过着与自然亲近的生活。
翻译
不要只看见一瓢挂在树上离开,还需知晓四周的墙壁仍在林中环绕。
沉思无眠时先听到号角声,曲折攀登自然能到达高山之巅。
泉水击石飞溅声音听不够,窗下红果低垂伸手可摘。
达官贵人若能忘却名与姓,倒不如与飞禽走兽为伴,自在往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享受与依恋,即使是简单的雨水也能成为欣赏的对象,而四周环绕的林间则给予了他心灵的栖息之所。

接着"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两句,显示出诗人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夜晚在沉思中听到远方传来的琴声,激发了他登山探幽的欲望,这种精神上的自足,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再看"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两句,诗人对山间溪流之美、果实之甘有着无法餍足的享受。这里的“亚窗”指的是窗边,“红果”可能是指山林中的野果,如山楂等,通过“卧堪攀”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情景。

最后"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他宁愿抛弃世间的荣华富贵,与山林中的鸟兽为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至节寄家信

薄宦骎骎已及瓜,寒梅羞见旧时花。

年来吟苦形成鹤,客里愁多鬓减鸦。

浮世有身元大患,此生何处是真家。

白云极目空搔首,归雁两三寒日斜。

(0)

挽李自玉·其三

百年心事两眉头,生死闾阎系戚休。

浩荡中流无砥柱,乘风涨浪舞鲸鳅。

(0)

戏题睡屏·其四

秋水盈盈娇眼溜,春山淡淡黛眉轻。

人间一段真描画,唤起王维写不成。

(0)

瑞鹤仙.归宁都,因成,寄暖香诸院

无言屈指也。算年年底事,长为旅也。凄惶受尽也。

把良辰美景,总成虚也。自嗟叹也。

这情怀、如何诉也。

谩愁明怕暗,单栖独宿,怎生禁也。闲也。

有时临镜,渐觉形容,日消减也。光阴换也。

空辜负、少年也。

念仙源深处,暖香小院,赢得群花怨也。

是亏他见了,多教骂几句也。

(0)

眼儿媚

连沧危观暮江前。几醉使君筵。

少年俊气,曾将吟笔,买断江天。

重来细把朋游数,回首一辛酸。

兰成已老,文园多病,负此江山。

(0)

清平乐·其二初夏舞宴

清和时候。底事休交瘦。满酌流霞看舞袖。

步步锦裀红皱。六么舞到虚催。几多深意徘徊。

拼了明朝中酒,为伊更饮琼杯。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