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琵琶促拍,诉幽恨,总缠绵。
听塘外轻雷,花梢骤雨,拨断凄线。无端。
惯萦倦耳,又虫吟、细雨媚凉天。
旧思空随雁后,新愁知到鸥边。霜前。蒲柳惜凋残。
病叶荡栖烟。问西施舞罢,入时眉样,颦黛谁妍。
团团。素纨扇小,画芙蓉、一例到秋捐。
算是芙蓉画里,飘零不损婵娟。
怪琵琶促拍,诉幽恨,总缠绵。
听塘外轻雷,花梢骤雨,拨断凄线。无端。
惯萦倦耳,又虫吟、细雨媚凉天。
旧思空随雁后,新愁知到鸥边。霜前。蒲柳惜凋残。
病叶荡栖烟。问西施舞罢,入时眉样,颦黛谁妍。
团团。素纨扇小,画芙蓉、一例到秋捐。
算是芙蓉画里,飘零不损婵娟。
这首《木兰花慢》描绘了病中之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深沉思绪。开篇以“怪琵琶促拍”起兴,琵琶之声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幽怨与忧愁,其情感的表达既含蓄又缠绵。接下来,“听塘外轻雷,花梢骤雨”,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通过轻雷和骤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拨断凄线”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雨滴落在花梢上,如同拨断了一根根哀伤的弦线,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渲染。紧接着,“无端。惯萦倦耳,又虫吟、细雨媚凉天”,通过昆虫的鸣叫,反衬出雨夜的宁静与凉爽,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
“旧思空随雁后,新愁知到鸥边”两句,运用了雁过留声、鸥翔水面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愁绪的感慨,既有时间流逝的无奈,也有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霜前。蒲柳惜凋残。病叶荡栖烟”,描绘了秋天来临,植物凋零的景象,借以抒发对生命短暂与脆弱的感慨,同时“病叶荡栖烟”也暗喻了诗人自身的病痛与疲惫。
“问西施舞罢,入时眉样,颦黛谁妍”这一句,以西施的舞蹈与美丽的眉毛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难以寻觅的遗憾。
“团团。素纨扇小,画芙蓉、一例到秋捐”,通过描绘小巧的扇子上画着的荷花,象征着即使在秋天,也能保持一份清雅与美丽,寓意着即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最后,“算是芙蓉画里,飘零不损婵娟”,总结全词,强调了即使在飘零之中,也能保持那份如月般圆满与纯净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乐观与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哲学,充满了对生命、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