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统开牙治,威仪比汉官。
共和成宙合,馀怒及师团。
锦绣千人散,琅珰大吏冠。
更留鞭血地,说付贼民看。
都统开牙治,威仪比汉官。
共和成宙合,馀怒及师团。
锦绣千人散,琅珰大吏冠。
更留鞭血地,说付贼民看。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的《天津纪乱十二首》中的第十一首。诗中描绘了都统开牙治的场景,展现了其威严的仪态,与汉官相媲美。"共和成宙合,馀怒及师团"两句,表达了在共和体制下,余怒仍然波及军队,暗示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
"锦绣千人散",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士兵或民众如锦绣般分散的情景,可能象征着混乱和离散。"琅珰大吏冠"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高官们的显赫地位,与普通士兵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
最后两句"更留鞭血地,说付贼民看",以"鞭血地"这一形象的描述,暗示了暴力和血腥的存在,同时也预示着这些事件将被后世的"贼民"(泛指百姓)所铭记和审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忠义不易得,得之况一乡。
伟哉革除年,八公先后慨以慷,梓里千载生辉光。
王修撰,广德亡。郑行人,东平戕。
萧县不受胁,力战殉封疆。
京师既陷徐卢执,同日又杀两侍郎。
但见周公,不见成王。掷笔痛哭,大呼高皇。
秦法未闻诛十族,得祸之惨无如缑城方。
骈首八百七十人,焉能活我贤太常。
叶公指斥亦遭戮,至今史笔犹煌煌。
旧闻祠中列林郑,号为十烈同享尝。
不知何时去徐叶,毋乃讨论未之详。
我读《逊国忠臣记》,内有刑部司务郎。
自号塞翁亦台士,夔庆万里从奔藏。
石楼顾老变名姓,扣角高歌《饭牛行》。
春坊遭劓事非实,要亦节概殊寻常。
八忠十烈未足尽,俎豆增祀宜一堂。
吁嗟乎,金川门启迎燕王,景隆之罪万死奚足偿。
洪武养士三十载,可无义士扶伦纲。
君不见,赤城郡中忠烈气,蒸作彤云万丈芒。
《台州八忠祠歌》【清·戚学标】忠义不易得,得之况一乡。伟哉革除年,八公先后慨以慷,梓里千载生辉光。王修撰,广德亡。郑行人,东平戕。萧县不受胁,力战殉封疆。京师既陷徐卢执,同日又杀两侍郎。但见周公,不见成王。掷笔痛哭,大呼高皇。秦法未闻诛十族,得祸之惨无如缑城方。骈首八百七十人,焉能活我贤太常。叶公指斥亦遭戮,至今史笔犹煌煌。旧闻祠中列林郑,号为十烈同享尝。不知何时去徐叶,毋乃讨论未之详。我读《逊国忠臣记》,内有刑部司务郎。自号塞翁亦台士,夔庆万里从奔藏。石楼顾老变名姓,扣角高歌《饭牛行》。春坊遭劓事非实,要亦节概殊寻常。八忠十烈未足尽,俎豆增祀宜一堂。吁嗟乎,金川门启迎燕王,景隆之罪万死奚足偿。洪武养士三十载,可无义士扶伦纲。君不见,赤城郡中忠烈气,蒸作彤云万丈芒。
https://shici.929r.com/shici/fpPby.html
万物皆有尽,孤生岂无休。
冉冉即迟暮,脉脉怀殷忧。
星霜忽已易,岁月嗟何遒。
明河耿遥夜,皓魄扬清秋。
吟蝉露下切,落叶烟中稠。
银缸映户外,锦瑟横床头。
美人怅何处,良会知末由。
来晨不可计,去日焉能留。
掩镜释浩叹,临觞激清讴。
遗情以乘化,宇宙从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