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疏碧树想吾庐,近隔清江几舍馀。
少听光风吹剩水,未妨萧寺曝新书。
扶疏碧树想吾庐,近隔清江几舍馀。
少听光风吹剩水,未妨萧寺曝新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开篇“扶疏碧树想吾庐”一句,通过对绿意盎然的树木和自己的住所(庐)的联想,营造出一种恬淡自在的情境。紧接着,“近隔清江几舍馀”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处与清澈江水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周围环境中散布着的稀疏的人家。
下片“少听光风吹剩水”一句,通过对微风轻拂水面声音的感受,传达了一种淡雅与和谐之美。最后,“未妨萧寺曝新书”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专心致志地研读着新的书籍,没有任何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注重内心修养与文化积累的精神追求。
知年来、几番拜疏。
但言归去归去。
问归有底匆忙事,得恁陈情良苦。
天未许。
将花绶藻衣,为插仪庭羽。
掉头不顾。
念白发翁儿,本来天分,不是折腰具。
从头数。
多少汉庭簪组。
滔滔车马成雾。
争如祖帐东门外,父子缥缥高举。
峨眉下、有几许湖山,无著春风处。
留君不住。
但远景楼前,追陪杖屦,莫忘却、别时语。
记年时、三星明处。
尊前携手相语。
家山幸有瓜和芋。
何苦投身官府。
谁知道,尚随逐风华,为蜀分南土。
依前廉取。
便卷却旌麾,提将绣斧。
天口笑应许。
逢初度。
从头要为君数。
怕君惊落前箸。
天东扶木三千丈,不照关河烟雨。
谁砥柱。
想造物生才,肯恁无分付。
九州风露。
待公等归来,为清天步。
容我赋归去。
太极光阴不计年,圣贤千古此周旋。
九夷自陋吾何与,长在回瓢点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