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冠獬豸,戎府随宾介。
去年簪进贤,赞导法宫前。
今兹戴武弁,谬列金门彦。
问我何所能,头冠忽三变。
野性惯疏闲,晨趋兴暮还。
花时限清禁,霁后爱南山。
晚景支颐对尊酒,旧游忆在江湖久。
庾楼柳寺共开襟,枫岸烟塘几携手。
结庐常占练湖春,犹寄藜床与幅巾。
疲羸只欲思三径,戆直那堪备七人。
更想东南多竹箭,悬圃琅玕共葱茜。
裁书且附双鲤鱼,偏恨相思未相见。
前年冠獬豸,戎府随宾介。
去年簪进贤,赞导法宫前。
今兹戴武弁,谬列金门彦。
问我何所能,头冠忽三变。
野性惯疏闲,晨趋兴暮还。
花时限清禁,霁后爱南山。
晚景支颐对尊酒,旧游忆在江湖久。
庾楼柳寺共开襟,枫岸烟塘几携手。
结庐常占练湖春,犹寄藜床与幅巾。
疲羸只欲思三径,戆直那堪备七人。
更想东南多竹箭,悬圃琅玕共葱茜。
裁书且附双鲤鱼,偏恨相思未相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现实中的无奈。开篇三句“前年冠獬豸,戎府随宾介。去年簪进贤,赞导法宫前。今兹戴武弁,谬列金门彦。”展示了诗人曾经历过的不同身份和职责的变迁,从军事到文官,再到现在的武官,每一次变化都伴随着头冠的改变,这种不断的变换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适应与无奈。
“问我何所能,头冠忽三变。”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多次转变的迷茫和困惑。紧接着,“野性惯疏闲,晨趋兴暮还。”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
“花时限清禁,霁后爱南山。”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特别是“霁后”一词,用来形容雨后的宁静与清新,更增添了一份淡雅之情。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晚景支颐对尊酒,旧游忆在江湖久。”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游历生活,那些美好的时光至今犹存脑海。"庾楼柳寺共开襟,枫岸烟塘几携手。结庐常占练湖春,犹寄藜床与幅巾。”这些句子里,诗人提到了特定的地点,如庾信的楼阁、柳寺等,这些都是他曾经游历的地方,他在那里留下了欢乐的回忆。
“疲羸只欲思三径,戆直那堪备七人。”这里的“三径”指的是隐逸生活,而“七人”则可能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组合,诗人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几位朋友共度时光的愿望。
最后,“更想东南多竹箭,悬圃琅玕共葱茜。裁书且附双鲤鱼,偏恨相思未相见。”诗人表达了对江南竹箭和特定花卉的怀念,以及通过书信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的心情,虽然有书信的交流,但仍旧感到相思之苦。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对于现实中的不适应以及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具体的地名和物象,诗人展现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
荷锄往瓜田,烟蔓纷广畴。
植杖未及憩,有客眷林丘。
驺哄罗户前,冠盖荫道周。
进客北堂上,藉以氍毹柔。
持杯再三跪,酌我清白酬。
时时高兴酣,矫首望神州。
长衢贯广陌,反宇注飞楼。
惠风林间翔,早晖花上浮。
新叶向蒙密,鷇雏已啁啾。
时哉物可玩,况复忘吾忧。
故人心傥尔,驾言时见求。
从祀天坛歇翠薰,西门征軷怆离群。
暂违册府三重阁,先过楼船一曲汾。
賨炙击鱼开左席,戏壶争马宴中军。
鹳楼西北怀都思,尽日凭高不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