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龙曜金景,灵旗逗珠树。
廓落兆里遥,和飔蔼然度。
有待不即来,无待来何遽。
无待有待间,或来仍或去。
强作无待观,内深有待趣。
聚幻如聚真,真往幻常住。
翘盼玉清阙,太上不我顾。
回首方寸乡,灵真不我驻。
是以无待门,长繇夸者误。
翔龙曜金景,灵旗逗珠树。
廓落兆里遥,和飔蔼然度。
有待不即来,无待来何遽。
无待有待间,或来仍或去。
强作无待观,内深有待趣。
聚幻如聚真,真往幻常住。
翘盼玉清阙,太上不我顾。
回首方寸乡,灵真不我驻。
是以无待门,长繇夸者误。
此诗《奉和诸真有待无待篇》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其内容深邃,探讨了“有待”与“无待”的哲学思想。
首句“翔龙曜金景,灵旗逗珠树”,以翔龙在金色光辉中翱翔,灵旗在珠树间飘动的景象,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接着,“廓落兆里遥,和飔蔼然度”,描绘出广阔的天地间,和煦的微风缓缓吹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有待不即来,无待来何遽”,这两句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等待的事物是否真的会到来?如果等待,又是否会过于急切?紧接着,“无待有待间,或来仍或去”,指出在等待与不等待之间,事物可能或不来,或离去,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
“强作无待观,内深有待趣”,诗人主张即使表面上选择不等待,内心深处却依然怀有期待。这反映了在面对未知时,人们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聚幻如聚真,真往幻常住”,这一句将现实与虚幻相比较,指出真实与虚假看似对立,但其实常共存于世间。最后,“翘盼玉清阙,太上不我顾”,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又意识到高处不胜寒,神仙或许并不眷顾凡人。
“回首方寸乡,灵真不我驻”,诗人回顾内心,意识到真正的灵性和真谛难以长久停留。最后,“是以无待门,长繇夸者误”,总结道,追求无待之境,对于那些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人而言,往往是一种误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宇宙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一色远连天,影澄清,有梦闲鸥先晓。
极浦易凄迷,菱花瘦,镜里眉波难扫。
相逢何处,前生曾记圆萍小。
冷落楚江魂不定,怨煞美人芳草。
是谁点出清矑,看澄澄涵碧,银奁开了。
凉露湿芙蓉,西风起、犹有采莲船到。伊人渺渺。
棹歌歇后池塘悄。
一半年华流欲尽,红叶相思多少。
一角青山侧。是何年、仙人楼阁,幽人泉石。
见说莺骖飞去久,高隐又成遗迹。
闲却了、半湖春色。
断碣残阳迷故址,短长条、杨柳烟如织。
谁问到,几时碧。清门雅望今犹昔。
拓轩窗、西泠桥畔,招来游屐。
日日置身图画里,不放酒樽吟笔。
看翠挹、峰南峰北。
笑指梅花林处士,喜旧时、明月君能识。
试吹起,一枝笛。
水西楼,城北路。渔唱起烟浦。
楼外青山,山外夕阳补。
楼前几扇疏蓬,一枝横竹,又翻出、滨洲新谱。
月华吐,此境绝少人知,除非问鸥鹭。
鬲指声清,圆沙梦难作。
分明镂雪团香,搓酥滴粉,便贳酒、旗亭应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