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略相似。
花光道人执天机,信手扫出孤山姿。
陈玄幻却西子面,此妙俗士那能知。
近时赏爱杨补之,补之妩媚不足奇。
李生于梅却有得,高处自与前人敌。
倒晕疏花出古心,暝云暗谷藏春色。
我一见之三叹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君若欲求之点画,胡不去看江头千树白。
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略相似。
花光道人执天机,信手扫出孤山姿。
陈玄幻却西子面,此妙俗士那能知。
近时赏爱杨补之,补之妩媚不足奇。
李生于梅却有得,高处自与前人敌。
倒晕疏花出古心,暝云暗谷藏春色。
我一见之三叹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君若欲求之点画,胡不去看江头千树白。
这首宋诗《李仲永墨梅》是姜特立所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鉴赏了一幅墨梅图。他首先赞赏画家的技艺,将画中的竹比喻为草书,强调其不拘泥于流俗,而追求内在的清雅。接着,他将画梅比作相马,注重的是梅花的骨格而非外在形态,暗示画家对梅的精神风貌有深刻理解。
诗人提到“墨君曩有文夫子”,意指画中墨梅富有文人气息,如同文夫子般具有生动的生命力。接着,他提及苏公,暗示这幅画的风格与苏轼的画风有相似之处,但又有独特之处。花光道人的作品则被形容为孤山之姿,既有西湖孤山的韵味,又如西施般清新脱俗,非一般俗士所能领略。
近来,杨补之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诗人心中认为他的画虽妩媚,却缺乏新意。然而,李生的墨梅却能深入梅花的本质,达到高超的艺术境界,足以与前人抗衡。李生的作品中,疏花倒晕和深藏的春色展现出古人的审美意境,让诗人赞叹不已。
最后,诗人建议若想真正欣赏这种艺术,不如去江边欣赏千树盛开的白梅,那里或许更能体会墨梅的神韵。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墨梅画作的高雅与深意,以及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谷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
翠云低映,捧花王留住。
满阑嫩红贵紫,道尽得、韶光分付。
禁籞浩荡,天香巧随天步。群仙倚春似语。
遮丽日、更著轻罗深护。半开微吐,隐非烟非雾。
正宜夜阑秉烛,况更有、姚黄娇妒。
徘徊纵赏,任放濛濛柳絮。
君行既云远,我思日以长。
思君无所遗,宝带双鸳鸯。
鸳鸯不相失,锦翼游方塘。
副之玳瑁簪,同心复同房。
上有金莲花,茎叶相扶将。
下有并根藕,藕丝百尺长。
同缄尺素书,封以紫锦囊。
上言长相忆,下言莫相忘。
努力加餐饭,归来花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