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门巷有人狂,金谷园林数日忙。
多事正堪怜考父,不寻花去却循墙。
高阳门巷有人狂,金谷园林数日忙。
多事正堪怜考父,不寻花去却循墙。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人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选择与命运。
首句“高阳门巷有人狂”,以“狂”字点明了某些人在高门大巷中的放纵行为,暗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守规矩、放荡不羁的人物形象。这里的“狂”不仅指行为上的狂放,也暗含了对这些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揭示了他们可能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一面。
次句“金谷园林数日忙”,则转向了另一个场景,描述了在富丽堂皇的金谷园林中,人们忙碌于各种活动的情景。这里“数日忙”强调了时间的短暂与活动的密集,可能涉及宴会、游宴、娱乐等多种社交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生活奢华与享乐主义倾向。
接下来,“多事正堪怜考父”,转而对前两句所描绘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与评价。这里的“怜”字表达了对考父(古代传说中的孝子)的同情,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诗人通过将“多事”与“怜考父”并置,意在强调在追求享乐与繁华的同时,不应忘记传统美德与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尤其是孝道这一基本的人伦价值。
最后一句“不寻花去却循墙”,是对前文的一种反讽。它指出了一些人为了逃避或避免某些行为(如寻花问柳),选择了更为保守或规避的方式(如“循墙”)。这种行为看似谨慎,但实质上可能反映了内心的矛盾与逃避,以及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无奈接受。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人性中既追求自由又受限于社会规范的复杂心理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人物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它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选择与命运,也触及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与伦理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
结庐占城市,初岂卜云吉。
谒医并治庖,二事便衰疾。
乘除徐自笑,翻觉此计失。
经年不见山,无异处暗室。
平生痼烟霞,岁晚成俗物。
安得百尺楼,屋上高突兀。
列岫拥青来,爽气助佔毕。
尝试与匠谋,工费猬毛出。
俸馀强弩末,家事空囊涩。
经营十年馀,高兴竟萧瑟。
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六七。
身今况迟暮,长算屈短日。
纵成此段奇,发白何由漆。
且学商山翁,弯跧蛰霜橘。
歙维群山囿,漫仕富英杰。
清标照人寒,玉笋森积雪。
嗟余独委琐,无用等木屑。
又如道傍李,味苦不堪折。
归舟坐成泛,去马亦已刷。
三年风波险,尽付一笑阅。
惟君同怀抱,各坐天机拙。
我家鸱夷子,竹帛照吴越。
云仍无肖似,頫首愧前哲。
若家卧龙公,事业管萧埒。
期君踵祖武,勿惜儿女别。
言狂举白浮,醉倒霜松折。
浴日苍茫水,扪星缥缈楼。
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
海内五峰秀,天涯双径游。
爱山吾欲住,衰疾懒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