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闻天地大父母,古今万物均陶镕。
如何美恶似有私,妾欲大叫闻天公。
人皆晰白我黑色,昆崙之号谁形容。
人皆娉婷我敦给,嫫母之比将无同。
誓不效颦恐惊俗,朱铅久谢梳妆慵。
东邻子弟绝聘问,西家媒约无书通。
世人好色不好德,争慕西子如花红。
不知甚美中有恶,牝鸡司农多祸凶。
我思古人亦遭此,忧心何必恒忡忡。
孟光终作梁鸿配,无盐亦入齐宣宫。
闲愁闲闷甘寂寞,闭门春尽梨花空。
梁鸿之徒世岂无,或妾时至终当逢。
妾闻天地大父母,古今万物均陶镕。
如何美恶似有私,妾欲大叫闻天公。
人皆晰白我黑色,昆崙之号谁形容。
人皆娉婷我敦给,嫫母之比将无同。
誓不效颦恐惊俗,朱铅久谢梳妆慵。
东邻子弟绝聘问,西家媒约无书通。
世人好色不好德,争慕西子如花红。
不知甚美中有恶,牝鸡司农多祸凶。
我思古人亦遭此,忧心何必恒忡忡。
孟光终作梁鸿配,无盐亦入齐宣宫。
闲愁闲闷甘寂寞,闭门春尽梨花空。
梁鸿之徒世岂无,或妾时至终当逢。
这首《丑女怨》以一位自认容貌不佳的女子为视角,表达了她对社会审美偏见的不满与自我价值的探索。诗中女子引用“天地大父母”和“古今万物均陶镕”的概念,强调世间万物皆由天地造化而成,暗示自己的存在同样具有价值,并非仅仅因为外貌而被评判。
女子质疑为何美与恶似乎有所偏私,表达出对不公平审美的愤慨。她列举了自己与他人在肤色、体态上的差异,以及社会上普遍的审美标准,指出这些标准往往忽视了内在品德的重要性。女子拒绝模仿他人以迎合世俗审美,表明她坚持自我,不为外在评价所动。
面对外界的孤立与冷漠,女子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选择“闲愁闲闷甘寂寞”,甚至在春尽之时,仍坚守自我,如同梨花般静默开放。她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能理解并欣赏她的独特之处,即使暂时未遇知音,也坚信未来会有与她志同道合的人出现。
整首诗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女性外貌与内在价值的复杂态度,以及个体在面对社会偏见时的挣扎与坚持。
所见日杂遝,宁复当我思。
我此僻且陋,三夜频梦之。
遣骑告欲行,手持一通诗。
发缄与儿读,绝妙解人颐。
我欲留君饭,颠倒裳与衣。
宛如快阁日,不似南浦时。
到蜀今几日,首议何所为。
一俭胜百奢,徐公亦安施。
幕府足閒暇,浣花有馀嬉。
谪仙纵多才,蜀道无险巇。
微痾固除洗,起居当具宜。
蜀中富名士,匪卜亦隐医。
秘方苟有传,寄我无或遗。
寄我亦何用,多病成早衰。
归哉复归哉,秣马车载脂。
上君白玉堂,王人亦黄扉。
西来政尔叹离居,数士英英端起予。
情话不遗亲且故,高交宁有数能疏。
诗章许和平反暇,尊酒仍饕簿领馀。
幕府河南亦名胜,愿交烦为问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