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那久幕莲间,国子先生促趁班。
元自胸中有奇观,须教集里富江山。
三年再见虽成别,正月诸生亦入关。
为赋江空岁年晚,功名惟恐鬓毛斑。
鳌头那久幕莲间,国子先生促趁班。
元自胸中有奇观,须教集里富江山。
三年再见虽成别,正月诸生亦入关。
为赋江空岁年晚,功名惟恐鬓毛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尹直卿所作,名为《送钱文季赴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学业进步和功名的美好祝愿。
“鳌头那久幕莲间”,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渺远的水面景象,“鳌头”常指江心或湖中小岛,这里的“幕莲间”则可能暗示一种隐逸之意,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描写,为接下来的送别情境营造了一种氛围。
“国子先生促趁班”,这里的“国子先生”指的是受教育的学者,而“促趁班”则表明了朋友即将离开赴任之事。诗人以此强调了告别的情感和紧迫的时间。
“元自胸中有奇观,须教集里富江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赞赏,以及希望他将来能够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奇观”暗示了非凡的才华,而“须教集里富江山”则是期待朋友能像江山一样永恒和丰饶。
“三年再见虽成别,正月诸生亦入关”,这里诗人提及了三年的时光流转,以及即将到来的新年,这些都是送别中的常见元素,用以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分别的沉重感。
“为赋江空岁年晚,功名惟恐鬓毛斑”,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功名心切的关怀,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迫切的期望。这里的“江空岁”、“鬓毛斑”都是时间流逝和年华老去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朋友学业与功名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我不识灵溪,梦向溪边去。
溪绕屋头流,桥通溪上路。
轩窗水面开,水清石无数。
煮茶僧请诗,茶香竹当户。
花笺晕浅红,霜毫脱毛兔。
引笔信手书,波峭含韵度。
置笔喜语客,眼明失沉痼。
梦觉秋满床,残月挂庭树。
病眩二十年,万花舞深雾。
梦中能楷书,以我心念故。
人生孰非梦,百年等是寓。
便欲驱车去,傍溪缚茅住。
但恐秋雨来,溪深不可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