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过蒙城日欲曛,更寻祠馆拜遗真。
文章昔已悲衰世,香火今谁望俗人。
诸子异端争土苴,千秋馀乱见缘因。
祗应叔夜轻狂辈,未是先生入室宾。
客过蒙城日欲曛,更寻祠馆拜遗真。
文章昔已悲衰世,香火今谁望俗人。
诸子异端争土苴,千秋馀乱见缘因。
祗应叔夜轻狂辈,未是先生入室宾。
这首诗《过庄子祠堂》由宋代诗人吕南公所作,通过对庄子祠堂的访问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哲学家庄子及其思想的深刻感悟。
首联“客过蒙城日欲曛,更寻祠馆拜遗真”,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黄昏时分探访庄子祠堂的情景,表达了对先贤庄子的敬仰之情。诗人不仅亲自来到庄子的祠堂,还特意寻找并拜祭庄子的遗像,以表达对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追思和敬意。
颔联“文章昔已悲衰世,香火今谁望俗人”中,“文章昔已悲衰世”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代道德沦丧、文化衰败的感慨,而“香火今谁望俗人”则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人们是否还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庄子思想的疑问。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古今,揭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忧虑。
颈联“诸子异端争土苴,千秋馀乱见缘因”进一步探讨了庄子思想在后世的影响。这里“诸子异端争土苴”指的是众多学派在解读庄子思想时产生了分歧,甚至出现了曲解,而“千秋馀乱见缘因”则暗示了这种混乱局面背后的原因,即未能正确理解庄子的核心思想。
尾联“祗应叔夜轻狂辈,未是先生入室宾”以嵇康自比,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虽非真正的庄子门徒,但至少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与那些仅仅表面推崇庄子而不深入理解其思想的人相比,自己更接近于庄子的真正信徒。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哲学追求的自信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庄子祠堂的访问,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哲学探索的执着追求。
苍苔浊酒同歌呼,白须红颊醉相扶。
尧时皇质未全散,不论朝野皆欢虞。
望云云非云,就日日非日。
先秦迂儒强解事,极口誉尧初未识。
尧民与酒同一天,此外更谁为帝力。
仙老曾经甲子年,戏将陈迹画中传。
山川淳朴忽当眼,回望康衢一慨然。
不见只今汾水上,田翁鞭背出租钱。
远兴引游踪,漫遍踏天涯,萋萋芳草。偏爱双溪好。
有隐侯旧迹,层楼云表。
碧崖丹嶂,看缥缈、凭阑吟啸。
偶佳遇、留捣元霜,岁星旋又周了。
归期谁道无据,几回首兴怀,故林猿鸟。
拟待春空杳。与鸳俦鸿侣,共还池岛。
川途迢递,纵南翔、仍诉幽抱。
莫轻负、今日相看,但得翠尊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