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定钟声缓,依稀听不真。
渡头风正忽,唤醒未归人。
僧定钟声缓,依稀听不真。
渡头风正忽,唤醒未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静坐时钟声悠扬,钟声在空气中缓缓回荡,却因距离或环境因素而显得模糊不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那种微妙的听觉体验,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心灵的宁静。
接着,诗中提到渡头处的风忽然吹起,这股风似乎具有某种魔力,它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气息,更唤醒了那些尚未归家的人。这里的“唤醒”不仅仅指身体上的苏醒,更深层地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让人不禁思考归宿与归属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烟寺晚钟”这一意象,不仅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佛教文化的元素,还隐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探讨,引人深思。
三星低户月挂柳,健儿却扇拥新妇。
平明跨马出从军,新妇泣啼斜倚门。
邻媪语新妇,卿勿怨离别。
良人树功勋,炙手势可热。
新妇殷勤谢邻媪,多君慰我我增恼。
不见西家年少郎,往岁荷戈向南讨。
归时黄金大如饼,买得佳人如玉好。
故人无语泣空房,独对深宵镫烛光。
何如长炊扊扅老,白头贫贱无相忘。
不然苦战沙场久,碧血千年犹不朽,洞房我亦甘独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