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兰亭飞笔后,昭陵风雨夜如何?
当年老媪能知此,扇出人间百价过。
一自兰亭飞笔后,昭陵风雨夜如何?
当年老媪能知此,扇出人间百价过。
这首元代诗人张渥的《题画扇便面》以扇为载体,借物抒情,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深邃的历史感和哲思。
“一自兰亭飞笔后”,开篇即以“兰亭”这一历史名胜典故引入,暗指书法艺术的源远流长。兰亭,不仅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圣地,也是文人雅士聚会吟诗作赋之地。此处“飞笔”二字,生动描绘了书法大家挥毫泼墨的场景,既赞美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暗示了扇面作为承载艺术作品的独特价值。
“昭陵风雨夜如何?”则将视角转向自然,以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昭陵作为帝王陵寝,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风雨之夜,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隐喻。这里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引申出对历史兴衰、人事更迭的感慨。
“当年老媪能知此,扇出人间百价过。”最后两句,诗人以一个“老媪”(年迈的妇人)为例,说明即使在遥远的过去,人们也能欣赏并理解扇面上的艺术作品。这里的“百价过”并非实指价格,而是泛指艺术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这个假设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扇面艺术跨越时空、超越物质价值的深远影响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扇面艺术的咏叹,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永恒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历史、艺术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黄童妙音难可闻,若得三宫存玄丹。
中有童子冥上玄,回紫抱黄入丹田。
闭塞三关握固停,三气右回九道明。
恍惚之间至清灵,散化五形变万神。
千千百百自相连,共入太室璇玑门。
三老同坐各有朋,高拱无为魂魄安。
玉笢金籥常完坚,内守坚固真之真。
真人既至使六丁,内挟列月列宿陈。
物物不干泰而平,百二十年犹可还。
使人长生升九天,上清紫霞虚皇前。
三年客扬州,鄙吝谁与晤。
美人海上来,青眼独余顾。
荒凉吊遗踪,每每参杖屦。
败意无俗物,欣快平生遇。
陶丘今杜门,习懒殆成痼。
麈尾挂壁间,琴书自朝暮。
匡山正倚天,枕漱实幽趣。
清壮增笔力,重规谪仙句。
相望越千里,款段不获驱。
何当继畴昔,把手论情素。
惟有月下桐,秋声已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