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亘郊野,农力今有功。
兹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
我虽未及粒,已觉饥肠充。
田头父老过,击壤今岁丰。
自愧无寸积,坐享雍熙风。
秋成既如彼,况对菊与枫。
气澄天宇高,心寂尘累空。
木落山献体,波缩沙留踪。
遐兴何悠悠,迅景何匆匆。
俯仰田舍底,或能保初终。
黄云亘郊野,农力今有功。
兹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
我虽未及粒,已觉饥肠充。
田头父老过,击壤今岁丰。
自愧无寸积,坐享雍熙风。
秋成既如彼,况对菊与枫。
气澄天宇高,心寂尘累空。
木落山献体,波缩沙留踪。
遐兴何悠悠,迅景何匆匆。
俯仰田舍底,或能保初终。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丰收的田园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开篇“黄云亘郊野,农力今有功”以黄云铺满田野,象征着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接着“兹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表达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关注民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
“我虽未及粒,已觉饥肠充”是诗人自谦之语,虽未直接参与劳动,但感受到丰收带来的满足感。田头父老的欢声笑语,击壤而歌,庆祝今年的大丰收,让诗人深感欣慰。“自愧无寸积,坐享雍熙风”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贡献不足的自责,却也庆幸能享受这份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
“秋成既如彼,况对菊与枫”转而描写秋天的自然美景,菊花与枫叶在秋风中绽放,增添了几分诗意。接下来的几句“气澄天宇高,心寂尘累空”,表达了诗人面对清朗天空和宁静心境时的超脱与平静。
“木落山献体,波缩沙留踪”描绘了秋日山林与江河的景象,落叶覆盖山体,江水收缩,留下清晰的痕迹,形象生动。最后,“遐兴何悠悠,迅景何匆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悠远思绪。
整首诗通过描绘丰收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社会、自然、时间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
江上五年同送客,与君长羡北归人。
今朝又送君先去,千里洛阳城里尘。
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此流又高悬,??在长空。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
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
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
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
兀兀沈浪海,漂漂轮三界。
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
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
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
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
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