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野哭》
《野哭》全文
唐 / 刘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棘针生狞义路闲,野泉相吊声潺潺。

哀哉异教溺颓俗,淳源一去何时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áng / liúchā

zhēnshēngníngxiánquánxiāngdiàoshēngchánchán

āizāijiàotuíchúnyuánshíhái

注释
棘针:形容荆棘丛生,带刺的植物。
狞:凶猛、狰狞,形容棘针的尖锐和气势。
义路闲:道路上显得宁静,可能指人迹罕至。
野泉:野外的泉水。
相吊:相互慰藉,这里指泉水的悲鸣仿佛在安慰自己。
潺潺:流水声,形容泉水声音轻柔而连续。
哀哉:悲哀啊,表示感叹。
异教:指非主流或异端的信仰。
溺颓俗:沉溺于颓废的习俗,指社会风气的败坏。
淳源:淳朴的源头,比喻优良的传统或道德基础。
一去:一旦消失。
何时还:什么时候还能恢复。
翻译
荆棘丛中生长着凶猛的刺,道路上显得格外宁静。
野外的泉水独自低语,发出潺潺的哀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文化哀思。"棘针生狞义路闲"一句,通过对荆棘丛生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凉、无人问津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如同遍布在废弃道路旁的荆棘。

"野泉相吊声潺潺"则继续深化这一意境,山野间泉水流淌的声音,被比喻为哀伤的哭泣,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接下来的"哀哉异教溺颓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文化传统的失落感到的忧虑。"异教"可能指的是非正统的信仰或思想,而"溺颓俗"则是说这些错误的观念已经渗透到民间习俗之中,显然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评。

最后"淳源一去何时还"则表达了对于纯正文化根源失落的深切忧虑。"淳源"指的是纯净的、原始的文化渊源,而"一去何时还"则是在问,这些已经流逝的文化精髓,是否能够再次被发现和恢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于文化失落、社会异变的深切忧虑,以及个人内心的悲凉和孤寂。

作者介绍
刘叉

刘叉
朝代:唐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于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接待天下士人,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声在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人写墓志铭,取走韩愈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而去,回归齐鲁,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棋盘山

山顶仙翁一局棋,不知人世几推移。

玉枰石座今存否,空使朝猿暮鹤悲。

(0)

瑞香两首·其二

低欠阑干护绿云,紫苞寒褪暖敷英。

服膺不下南枝拜,应使馀香误得名。

(0)

白鹿讲会次卜丈韵

宫墙芜没几经年,祇有寒烟锁涧泉。

结屋幸容追旧观,题名未许续遗编。

青云白石聊同趣,霁月光风更别传。

珍重个中无限乐,诸郎莫苦羡腾骞。

(0)

次韵别范伯崇二首·其一

平生罪我只春秋,更作嚣嚣万里游。

赖有吾人肯相伴,群讥众诋不能忧。

(0)

寿母生朝·其一

秋风萧爽天气凉,此日何日升斯堂。

堂中老人寿而康,红颜绿鬓双瞳方。

家贫儿痴但深藏,五年不出门庭荒。

灶陉十日九不炀,岂办甘脆陈壶觞。

低头包羞汗如浆,老人此心久已忘。

一笑谓汝庸何伤,人间荣耀岂可常。

惟有道义思无疆,勉励汝节弥坚刚。

熹前再拜谢阿娘,自古作善天降祥。

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莱母子俱徜徉。

(0)

盘洲杂韵上.黄蔷薇

彤阙收红绶,金门赐鞠衣。

若无纤刺罥,一摘便须稀。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