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
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
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
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
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
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
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
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
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
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
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
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
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佳境图。
“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开篇即点明了对中秋月亮的特别重视,它不仅是四季中的美好景象,而且在众多节日中占有一席之地。
接下来的两句,“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通过“金明”和“水秀”来形容夜晚的月光和清澈的水面,表现了自然界中秋夜的清新与美丽,而“亘古景难酬”则表达了这种景象自古以来就无人能完全描绘其美。
诗中的“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通过对夜晚星辰的描述,以及中秋月亮如同“桂海”般纯净和“冰天”般清冷,以及它所投射下的“清影”遍布整个神州(即中国),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之美的意象。
以下两句,“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则是诗人对景致的感受,万物在月光下各展其美,而诗人只需一眼就能领略到这份澄净和美好。
“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此处提及古代诗人苏子瞻(即苏轼)及其诗歌中对月亮的赞美,以及“玉界”、“琼楼”的仙境之美,这些都是对月亮之美的无限赞扬。
“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这里,诗人以自信的口吻表达了即使岁月流转(如同落雪一般),也不会损害他内心的纯洁与坚韧。
最后两句,“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则是诗人对夜晚饮酒赏月之乐,担忧星辰移动(时间流逝),以及在酒意中散发的歌声,及清醒后可能产生的尴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希望长保青春与艺术境界的愿望。
九达长安道,三阳别馆春。
还将听朝暇,回作豫游晨。
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
合酺覃土宇,欢宴接群臣。
玉斝飞千日,琼筵荐八珍。
舞衣云曳影,歌扇月开轮。
伐鼓鱼龙杂,撞钟角抵陈。
曲终酣兴晚,须有醉归人。
寅起可办事,省语终寡尤。
身安勤戒定,事简疏交游。
他非不足辨,己过当自修。
百岁既有限,世事何时休。
落发堕僧数,应须侔上流。
胡为逐世变,志虑尚嚣浮。
四恩重山岳,锱铢未能酬。
蚩蚩居大厦,汲汲将焉求。
死生在呼吸,起灭若浮沤。
无令方服下,番作阿鼻由。
述职抚荆衡,分符袭宠荣。
往来看拥传,前后赖专城。
勿剪棠犹在,波澄水更清。
重推江汉理,旋改豫章行。
召父多遗爱,羊公有令名。
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岘首晨风送,江陵夜火迎。
无才惭孺子,千里愧同声。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
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
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
朝思除国雠,暮思除国雠。
计尽山河画,意穷草木筹。
智士日千虑,愚夫唯四愁。
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沈浮。
伯伦心不醉,四皓迹难留。
出处各有时,众议徒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