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起草旧称贤,伦镜新披喜共传。
韦氏一经来岭峤,伯鸾偕隐出旴川。
贪趋子舍云同远,笑捧仙花露更妍。
想见瑞光迎彩鹢,寿星还逐使星悬。
南宫起草旧称贤,伦镜新披喜共传。
韦氏一经来岭峤,伯鸾偕隐出旴川。
贪趋子舍云同远,笑捧仙花露更妍。
想见瑞光迎彩鹢,寿星还逐使星悬。
此诗《贺何印尼之官迎养》由明代诗人邓务忠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对友人升迁并奉养老人的美好祝愿与赞美。
首联“南宫起草旧称贤,伦镜新披喜共传”,以“南宫”象征朝廷,赞颂友人过去在官场的卓越表现,并预示着这次升迁将带来新的荣誉与喜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其德行与才华。
颔联“韦氏一经来岭峤,伯鸾偕隐出旴川”,巧妙地运用典故,韦氏代表的是古代学者韦昭,他的一经(即《春秋左氏传》)流传至岭南地区,而伯鸾偕隐则指东汉名士严子陵与妻偕隐旴江的故事,以此表达对友人高尚情操和生活态度的赞赏。
颈联“贪趋子舍云同远,笑捧仙花露更妍”,描绘了友人升迁后,虽远离故乡,但心系家庭,如同云游四海,依然不忘亲情;同时,也以“笑捧仙花”比喻友人面对升迁的喜悦之情,如同捧着盛开的仙花,光彩照人。
尾联“想见瑞光迎彩鹢,寿星还逐使星悬”,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想象中,祥瑞之光迎接友人,如同彩鹢般光彩夺目;同时,希望友人能如长寿之星,伴随使者星一同高悬,寓意着健康长寿与事业辉煌。
整首诗以流畅的语言,展现了对友人升迁的祝贺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高尚品德与和谐家庭生活的赞美,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人际关系与社会伦理的重视。
主圣臣贤日,求名莫等闲。
直须诗似玉,不用力如山。
草白兵初息,年丰驾已还。
凭将安养意,一说向曾颜。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知音。
今时志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访椿林。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
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金。
心无相,用还深,无常境界不能侵。
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不是浮沉。
无相无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
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亦无头,复无尾,灵光运运从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
不居方,无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
识取如今明觅人,终朝莫慢别求的。
勤心学,近丛林,莫将病眼认花针。
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了取心,识取境,了心识境禅河净。
但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
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
了空无相即法师,不用绫罗将作幡。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
自家坏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一波成。
但能当境无情计,还同水面本地平。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意珠。
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体不殊。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
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不歇。
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对。
设使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歌行一首》【唐·法藏】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知音。今时志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用心。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访椿林。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金。心无相,用还深,无常境界不能侵。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不是浮沉。无相无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亦无头,复无尾,灵光运运从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不居方,无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识取如今明觅人,终朝莫慢别求的。勤心学,近丛林,莫将病眼认花针。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了取心,识取境,了心识境禅河净。但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了空无相即法师,不用绫罗将作幡。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自家坏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一波成。但能当境无情计,还同水面本地平。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意珠。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体不殊。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不歇。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对。设使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https://shici.929r.com/shici/PvaY9xKm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