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传蒿里,琴亡流水,痛我穷途谁主。
庭前寒月下梧桐,只此景便分今古。
八年道义,千秋契合,肠断音容何处。
茫茫归路二千馀,是昨岁、同君来路。
歌传蒿里,琴亡流水,痛我穷途谁主。
庭前寒月下梧桐,只此景便分今古。
八年道义,千秋契合,肠断音容何处。
茫茫归路二千馀,是昨岁、同君来路。
这首词以哀悼之情贯穿始终,开篇“歌传蒿里,琴亡流水”借用典故,表达了对马龙伯先生去世的沉痛哀思,将音乐与生死相连,营造出凄凉氛围。接着,“庭前寒月下梧桐”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孤独的画面,暗示了先生的离世使得往昔的欢聚场景变得冷清。
“八年道义,千秋契合”回顾了与先生共度的时光,强调了深厚的情谊和精神契合,而“肠断音容何处”则直接抒发了对先生音容笑貌的深深怀念。最后,“茫茫归路二千馀,是昨岁、同君来路”以空间上的距离象征着与先生阴阳两隔的悲凉,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来看,俞士彪的《鹊桥仙·客兖州哭马龙伯先生》是一首深情悼念故人的挽歌,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无尽感慨。
荆州胜事众皆闻,幕下今朝又得君。
才子何须藉科第,男儿终久要功勋。
江村竹树多于草,山路尘埃半是云。
新什定知饶景思,不应一向赋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