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脩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脩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洁的隐士在深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高岩去天尺五耳”一句,勾勒出山岩拔地而起,与天相接的壮丽画面。尺五耳,形容山石奇特的形状,如同巨人之耳,传达了自然之美与神秘。紧接着,“下飞瀑布千寻水”则展现了山间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美,水势浩大,给人以震撼感。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这里的瘦竹和枯松,在岁寒中相互依偎,形象地表达了隐士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以及他那份超然物外的高洁品格。凛字生动传神,让人感受到山林中的严寒,也反映出诗人坚守自己精神追求,不为世俗所动摇。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诗人手持杖藜,在深山中寻找那位隐逸之士。剥啄扣门,是一种礼貌的求见方式,而“公勿嗔”则表达了对被访者的尊重与期待,希望对方不要介意这次突然的拜访。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脩真。”这里的“凡骨”形容诗人自己的质朴,“膻腥”则是对隐逸之士的称呼。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以物喜,以清净自守为乐。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这两句突显了隐逸之士的高雅与智慧。他虽不善言谈,但他的才智却深藏不露,恰似大巧匠心,不经意间就能表现出来。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无意中漫游至天目山时,偶然遇见了那位戴着铁冠的唐公。这里的“唐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高僧或隐逸之士,而“冠带铁”则象征着他的修为与坚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意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于世俗尘嚣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