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岐阳鼓,秦铭泰岳碑。
览观明古镜,推测妙神蓍。
真复登三事,何如赋万诗。
江湖频作郡,棠荫有人知。
周颂岐阳鼓,秦铭泰岳碑。
览观明古镜,推测妙神蓍。
真复登三事,何如赋万诗。
江湖频作郡,棠荫有人知。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次韵康总管庆之和碑字韵二首(其一)》。从这短小的片段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与向往,以及他个人才华横溢、文思如涌。
"周颂岐阳鼓,秦铭泰岳碑"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古代历史遗迹的赞美。岐阳鼓和泰岳碑都是古代著名的地标,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象征着国家的权力与威严。通过这些遗迹,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过去文明的崇敬之情。
"览观明古镜,推测妙神蓍"则是诗人在表达他对古代智慧和神秘力量的探索。在这个意象中,古镜不仅是观察往昔的工具,也代表了穿越时空、洞悉先人的智慧。神蓍则是一种用于占卜的工具,象征着古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敬畏。
"真复登三事,何如赋万诗"是对个人才艺和抱负的一种宣泄。诗人自信满怀地提到“真复”,可能是在强调某种艺术或精神追求的高度。而“登三事”则可能指的是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其他某类学问上的成就。“何如赋万诗”则是对自己文采飞扬、才思泉涌的一种自信表达,显示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无限的展望。
"江湖频作郡,棠荫有人知"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情景。江湖之地,古往今来常被文人墨客所青睐,而“作郡”则可能是指诗人的游历足迹或文学创作中对于某一地域的描摹。“棠荫有人知”则透露出诗人希望自己在隐逸生活中也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个人才艺以及闲适生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白月为心,朱绳比质,生平自负峨峨。
司空百鍊,绕指已无多。
到眼浓阴欲满,心忧矣、谣罢还歌。
细屈指,古来谁似,磨蝎说东坡。
茫茫无可语,朅来千缕,暗纬愁梭。
更溶溶漾漾,难剪如波。
可耐春光万里,尚寥落、卧盼庭柯。
问何日,盟烟狎水,鸥鹭媚渔蓑。
韶光难再,任绯桃开罢、黄鹂啼碎。
人世繁华谁占得,漫说吹箫都尉。
羯鼓三挝,螺卮百罚,依旧腾腾醉。
投竿抱瓮,妒君此愿先遂。
还想八斗才华,金锵玉戛,如听歌钟肆。
记得画堂红蜡暖,共瞰鱼羹鸠鲙。
鳄浦书遥,羊城梦断,但见盈车鬼。
屋梁明月,照人此际难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