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康总管庆之和碑字韵二首·其一》
《次韵康总管庆之和碑字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周颂岐阳鼓,秦铭泰岳碑。

览观明古镜,推测妙神蓍。

真复登三事,何如赋万诗。

江湖频作郡,棠荫有人知。

(0)
注释
岐阳:古代地名,指岐山之阳。
铭:刻写或铭记。
泰岳:泰山,古代五岳之一,象征着国家的崇高地位。
推测:推断,猜测。
神蓍:神圣的蓍草,象征着神秘的占卜力量。
蓍:一种古老的占卜工具,用以预测吉凶。
三事:古代指天、地、人三才,也可指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赋:此处指创作。
江湖:泛指社会,也指仕途。
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棠荫:棠梨树下,比喻政绩清明,百姓受惠。
翻译
赞美岐阳的鼓声,秦地刻在泰岳的碑文。
仔细观察那明镜般的古代历史,运用智慧推断神秘的蓍草占卜。
真正能登上高位,管理政务,又怎能比得上创作无数诗歌。
他在江湖间频繁担任郡守,但他的政绩如同棠树下的阴凉,被人深深记住。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次韵康总管庆之和碑字韵二首(其一)》。从这短小的片段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与向往,以及他个人才华横溢、文思如涌。

"周颂岐阳鼓,秦铭泰岳碑"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古代历史遗迹的赞美。岐阳鼓和泰岳碑都是古代著名的地标,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象征着国家的权力与威严。通过这些遗迹,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过去文明的崇敬之情。

"览观明古镜,推测妙神蓍"则是诗人在表达他对古代智慧和神秘力量的探索。在这个意象中,古镜不仅是观察往昔的工具,也代表了穿越时空、洞悉先人的智慧。神蓍则是一种用于占卜的工具,象征着古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敬畏。

"真复登三事,何如赋万诗"是对个人才艺和抱负的一种宣泄。诗人自信满怀地提到“真复”,可能是在强调某种艺术或精神追求的高度。而“登三事”则可能指的是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其他某类学问上的成就。“何如赋万诗”则是对自己文采飞扬、才思泉涌的一种自信表达,显示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无限的展望。

"江湖频作郡,棠荫有人知"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情景。江湖之地,古往今来常被文人墨客所青睐,而“作郡”则可能是指诗人的游历足迹或文学创作中对于某一地域的描摹。“棠荫有人知”则透露出诗人希望自己在隐逸生活中也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个人才艺以及闲适生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一笑

满身花片打渔郎,赢得楼头一笑偿。

岂是裂缯能博取,若为射雉始酬将。

漫誇城北徐公美,早识街西小杜狂。

却愿五陵裘马客,千金犹自费商量。

(0)

明月棹孤舟.中秋夜舟中坐月

银汉微茫迟画舸。扶残醉、倚篷凉坐。

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

今夜红楼秋梦锁。罗帷底、玉箫谁和。

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

(0)

少年游.春暮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

花谢蝶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0)

满庭芳·其一用坡公韵

白月为心,朱绳比质,生平自负峨峨。

司空百鍊,绕指已无多。

到眼浓阴欲满,心忧矣、谣罢还歌。

细屈指,古来谁似,磨蝎说东坡。

茫茫无可语,朅来千缕,暗纬愁梭。

更溶溶漾漾,难剪如波。

可耐春光万里,尚寥落、卧盼庭柯。

问何日,盟烟狎水,鸥鹭媚渔蓑。

(0)

念奴娇·其三和羡门韵寄赠

韶光难再,任绯桃开罢、黄鹂啼碎。

人世繁华谁占得,漫说吹箫都尉。

羯鼓三挝,螺卮百罚,依旧腾腾醉。

投竿抱瓮,妒君此愿先遂。

还想八斗才华,金锵玉戛,如听歌钟肆。

记得画堂红蜡暖,共瞰鱼羹鸠鲙。

鳄浦书遥,羊城梦断,但见盈车鬼。

屋梁明月,照人此际难睡。

(0)

十一月十八日作会限韵二首·其一

立冬之后冬之先,病骨偏宜爱日天。

喜把新诗酬酒伴,从看好景到新年。

人苦几番忧大暵,谁将只手挽天泉。

诸公不作商霖雨,留滞周南秀句传。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