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汉微茫迟画舸。扶残醉、倚篷凉坐。
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
今夜红楼秋梦锁。罗帷底、玉箫谁和。
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
银汉微茫迟画舸。扶残醉、倚篷凉坐。
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
今夜红楼秋梦锁。罗帷底、玉箫谁和。
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明月棹孤舟·中秋夜舟中坐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清的秋夜舟中画面。"银汉微茫迟画舸",开篇即以月色朦胧、江面波光粼粼的景象烘托出诗人独自泛舟的孤独感。"扶残醉、倚篷凉坐",诗人带着几分醉意,倚靠在船篷上,感受着夜晚的凉意,透露出内心的孤寂。
"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通过虫鸣、稀疏的雁影和远处零星的灯火,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寥落,暗示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今夜红楼秋梦锁",将思绪转向远方的红楼,暗示着诗人对往昔繁华生活的怀念,如今却被现实的孤寂所困。
"罗帷底、玉箫谁和",借问玉箫声起,却无人应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最后三句"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直接抒发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感叹这满心的离恨并非只有自己承受。
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中秋夜舟中的孤独与怀旧之情,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情感共鸣。
高唱拍铜斗,舞态复婆娑。
云烟起灭万状,世路是风波。
懒许吞胸八九,快到平头六十,不乐待如何。
合眼且放步,皱面莫观河。劫外劫,梦中梦,屡经过。
门前今雨不至,旧雨亦无多。
喜近荷花生日,共酌兰陵美酿,渐觉醉颜酡。
我起为翁寿,水调发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