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河南北,忧勤切至尊。
兵年兼旱潦,民命急朝昏。
身倚诗书贵,功将抚字论。
无忘当宁意,一一在覃恩。
千里河南北,忧勤切至尊。
兵年兼旱潦,民命急朝昏。
身倚诗书贵,功将抚字论。
无忘当宁意,一一在覃恩。
此诗《送王霖知县赴阆乡》是明代杨士奇所作,描绘了对即将赴任的知县王霖的深切关怀与期望。全诗以“千里河南北,忧勤切至尊”开篇,点明了知县所管辖区域之广,以及其工作责任的重大,直接体现了对王霖的尊重与重视。
“兵年兼旱潦,民命急朝昏”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艰难环境,战争与自然灾害并存,百姓生活困苦,生死存亡之际,知县的责任尤为重大。诗人以此警示王霖,提醒他要时刻关注民生,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
“身倚诗书贵,功将抚字论”则表达了对王霖个人品质与能力的认可,认为他凭借深厚的学识和治理才能,能够胜任这一重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王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通过实际行动,真正为百姓谋福利,实现治理的成效。
最后,“无忘当宁意,一一在覃恩”一句,直抒胸臆,强调王霖应铭记朝廷的期望与重托,将恩泽惠及于民,体现出对王霖的殷切希望与对国家政策的忠诚执行。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官员职责的深刻理解,又蕴含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是一首兼具人文关怀与政治责任感的佳作。
鄞江雨过鄞水碧,疋马骄嘶送行客。
客程迢递竟何之,万里观光上京国。
东风荡煖花草香,征帆晴逐云飞扬。
沙头酒尽人缱绻,夕阳度鸟山苍苍。
曾生久负干将器,灯窗栽展平生志。
今朝云路适亨通,海阔天高健鹏翅。
伫看较艺冠群英,玉阶指日承恩荣。
丈夫读书志远大,还期竹帛垂芳名。
微雨池塘,无数白莲,开过画桥东去。
杨柳水西,一个风亭,新绿溶溶围住。
鱼浪吹香,更蝉影、藏云深树。
人不到,时闻燕梁双语。
谁念倦容长安,又看遍莺花,匆匆归路。
鞭丝渐晚,人影初晴,湖山暂时留住。
故国潇湘,知老却、几多蘅杜。凝伫。
又忘了明朝重午。
是春魂一缕,销不尽;又轻飞。
看曲曲回肠,愁侬未了,又待怜伊。
东风几回暗剪,尽缠绵、未忍断相思。
除有沉烟细袅,闲来情绪还知。家山何处为春工?
容易到天涯。但牵得春来,何曾系住,依旧春归。
残红更无消息,便从今、休要上花枝。
待祝梁间燕子,衔他深度帘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