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公涉沧海,宇宙观奇伟。
十年守沈冥,应笑柱下史。
动静虽有殊,要之盖棺已。
迩来拜东台,岩穴弹冠喜。
昂藏出风尘,壮志在千里。
忽持肤使节,急病仁为美。
翰林出新诗,风霆奔落纸。
朝廷日清明,君子慎所履。
行当继禹功,洒灾澹洪水。
过我伊洛间,松风醒俗耳。
顾公涉沧海,宇宙观奇伟。
十年守沈冥,应笑柱下史。
动静虽有殊,要之盖棺已。
迩来拜东台,岩穴弹冠喜。
昂藏出风尘,壮志在千里。
忽持肤使节,急病仁为美。
翰林出新诗,风霆奔落纸。
朝廷日清明,君子慎所履。
行当继禹功,洒灾澹洪水。
过我伊洛间,松风醒俗耳。
这首诗是宋代范祖禹为友人苏轼(子瞻)的弟弟子敦赴任河北都运而作的和韵诗。诗中赞扬了顾公(可能是某位友人或历史人物)的壮志豪情,他如涉沧海般见识广博,有着宏伟的宇宙观。诗人提到顾公十年潜心修炼,不求显达,与柱下史(古代官职)的低调形成对比。后来,顾公被任命为东台官员,岩穴之士也为此欣喜,意指他从隐逸走向仕途。
诗中还表达了对子敦出仕的期待,希望他能以仁爱之心处理政务,如同疾风迅雷般写出新诗。诗人鼓励子敦效法大禹治水的功绩,以清廉公正的态度治理地方,路过伊洛流域时,他的行动将如松风般唤醒百姓的视听。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激励,也有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道德追求。
池边庭户敞,云軿下、羞脸嫩红微。
叹一句胜常、未堪消受,几番回首,镇费猜疑。
但无赖,绕筵寻粉泽,随路认香泥。
画槛忒高,半遮莲袜,春风太软,不动罗衣。
此时魂消也,花枝上、一任杜宇催归。
自笑一生伶俐,半刻痴迷。
想深闺夜语,无嫌两小,后宫春暖,便欲双飞。
怕是灯明空局,究竟无期。
怕杀孤灯,趁暗里、自家眠罢。
正沉沉、重关深掩,漏签才下。
寒犬惊嗥花下影,飞鼯捎落檐头瓦。
细听来、不见有人声,心儿怕。双眼泪,如珠卸。
双足冷,如冰泻。怎风儿刚歇,雨儿又洒。
雀脑烧残难再热,罗帏放了羞重挂。
只消他、一个杜鹃啼,魂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