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乱修堂冰不如,妙香随处满空虚。
头陀浩劫衣尘在,回向此生心地初。
涉世情疏终简懒,爱山缘重费消除。
道人劝我深发省,相对五更听粥鱼。
云乱修堂冰不如,妙香随处满空虚。
头陀浩劫衣尘在,回向此生心地初。
涉世情疏终简懒,爱山缘重费消除。
道人劝我深发省,相对五更听粥鱼。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名为《题道场山一首》。诗中描绘了道场山的清幽与静谧,以及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云乱修堂冰不如”,以云乱之景衬托出修道之堂的清冷与超凡脱俗,暗示了道场山的环境之独特。接着,“妙香随处满空虚”一句,通过香气弥漫整个空间,进一步渲染了道场山的神秘与祥和氛围。
“头陀浩劫衣尘在,回向此生心地初”两句,运用了头陀(佛教中苦行僧)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修行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同时也强调了回归内心最初的纯净状态的重要性。
“涉世情疏终简懒,爱山缘重费消除”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情感的淡漠与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之间的矛盾与调和过程。诗人虽对世间情事感到疏远,但对山的喜爱却难以完全割舍,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冲突,展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最后,“道人劝我深发省,相对五更听粥鱼”两句,道人(即道士)的劝告促使诗人深入反省,两人在清晨五更时分共同聆听煮鱼的声音,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平静与智慧的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场山环境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对自然、修行与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平衡把握。
霏微腊雪不沾尘,收拾阳和作早春。
一坐尽倾归盛德,四时难得是佳辰。
鬓边綵胜年年好,樽下歌声日日新。
一笑难逢时易失,杯行到手莫辞频。
赤髭白足可怜生,蹑蹻担囊壮此行。
要致雪峰千五百,不妨兼识谢宣城。
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
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
罾青识渔浦,芝紫认仙乡。
却恐当归阙,灵台为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