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
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
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尔催。
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
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
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尔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花开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寻常看不见,花落树多苔。忽向高枝发,又从何处来?" 这几句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自然更新的惊讶与思考。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周遭环境的变化,而春天的到来却让沉睡的生命力以一种不可预知的方式突然爆发。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之美和无常的感悟。
"风清声更揭,月苦意弥哀。" 这两句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在春夜安静而清凉的风中,花开的声音似乎被放大,而明亮的月光下,诗人心中的忧伤和无奈仿佛也随之扩散。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事的深深感慨。
"多少求名者,年年被尔催。" 这最后两句则引入了更为广阔的主题——时间与人的命运。诗中所提到的“求名者”是那些在世俗纷争中不断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而“年年被尔催”则表明这些人终究无法逃脱时间无情的推动和考验。这既是对个人生命短暂易逝的感慨,也是在反思社会竞争与个体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
蜀主函封遣使时,芳根元自凤州移。
柔荑醽醁今安在,唯有青丝拂地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