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得!留也不过今日。
今日云帆天咫尺,明朝何处觅?
江上潮平风急,吹断几声残笛?
独倚小楼寒恻恻,欲眠灯又黑。
留不得!留也不过今日。
今日云帆天咫尺,明朝何处觅?
江上潮平风急,吹断几声残笛?
独倚小楼寒恻恻,欲眠灯又黑。
这首《谒金门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渲染,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首句“留不得!留也不过今日”,直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接下来,“今日云帆天咫尺,明朝何处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眼前的短暂相聚与未来的未知分离形成对比,使得离别的哀愁更加浓烈。诗人似乎在说,即使眼前相聚如咫尺之遥,但明天醒来,又该到何处寻找那熟悉的身影呢?
“江上潮平风急,吹断几声残笛?”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江面潮水平静,却因风急而显得不安,仿佛是诗人内心波澜起伏的写照。而“吹断几声残笛”则更添了几分悲凉,笛声本就容易引发离愁别绪,更何况是在这风急潮平的夜晚,笛声被风吹散,更显孤独与寂寞。
最后,“独倚小楼寒恻恻,欲眠灯又黑。”这两句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状态。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楼之上,周围寒意逼人,心中满是凄凉。想要入眠以逃避这份孤独,却发现连灯光都变得昏暗,仿佛连光明也无法驱散心中的阴霾。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与孤独时的复杂心情,语言简洁而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