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界茅岭答人言》
《过界茅岭答人言》全文
明 / 湛若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舆卒俄而向我言,广东湖广界茅分。

而今已自通疆界,东洞云同西洞云。

(0)
鉴赏

此诗《过界茅岭答人言》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湛若水以理学思想闻名,其诗文往往蕴含哲理与道德观念。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地理界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局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共处的向往。

首句“舆卒俄而向我言”,描绘了诗人行进途中,随从或路人向他提及广东与湖广之间边界的变化。接着,“广东湖广界茅分”一句,点明了地理界限的划分,这里的“茅”可能是指边界线或象征性的标记,形象地展示了地域的划分。

“而今已自通疆界”一句,转折笔锋,强调了现今边界已经自然融合,不再像过去那样僵硬对立。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化,也暗含着人际交往、文化交融的深化,体现了时代进步带来的和谐与包容。

最后一句“东洞云同西洞云”,以云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东西两方如同云一般,虽然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更寄寓了诗人对人类社会能够超越地域、文化差异,实现心灵相通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湛若水对于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以及对和谐共处、心灵相通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湛若水

湛若水
朝代:明   字:元明   号:甘泉   籍贯:广东增城   生辰:1466—1560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作稽古篇诸论断五绝·其四

拟将今古付诸篇,三伏劳劳手万年。

寡陋独凭贤圣启,虚心或倩鬼神怜。

(0)

微病不寐口占四十韵

我身多病病犹清,我心自磨磨日莹。

愧不当年学长生,无多髭发白玄争。

竟日诗骚作性情,古圣今豪纷送迎。

千秋百代共华菁,左屈班扬或弟兄。

馀子人閒孰挂晴,一丘一壑取次评。

水际山巅觅异英,天地大文繇我明。

高怀出世世缘轻,霜管悬秋秋露盈。

泼墨如闻风雨声。长吟欲令鬼神惊。

忆昔枵中漫登瀛,少年狂气逼公卿。

低头十载自煎烹,典属衡文百务并。

神州天步忽欹倾,疾风寒岁表霜茎。

日毂东来诏我擎。西方可望不可瞠。

涯角悠悠驾鳄鲸,九死丹心一片晶。

天意还存靡鬲萌。秋飔一夜止笳横。

举目高雷出汉旌。万驱齐压五羊城。

谁鞭老骥侧坡行。矫首趋风不问程。

虽然碌碌以人成。

不重虚功重夙盟,东海犹怜精卫诚。

方寸何难较五丁。

千古终依方寸衡,文章得失岂虚名。

我歌此曲达深更,邻鸡拍拍为余鸣。

(0)

仲秋二十八大墟道中念五节再期感吟二律·其二

真成死别又逢秋,惜往悲回岂自繇。

玉露何心依草滴,青山作意抱林浮。

行云就我生遥色,哀壑从人赴远流。

负尔当年非一事,空依九辨聚千愁。

(0)

将子中丞寄寓邕除夕诗兼传捷报用韵答之

两地残冬共索居,一般穷岁总堪除。

人遐自合传幽绪,春至偏宜趁捷书。

日月天中无远近,风涛海外任盈虚。

猛思半百三年是,知命知非愧孔蘧。

(0)

除夕晚眺二首·其一

水色迷茫切太虚,春风初拂转潇疏。

凭他翠竹时相舞,赖尔青山日自如。

万里烟光归大壑,一泓清影付幽居。

天涯云物今如此,不是羁人眼倦舒。

(0)

阿子歌九绝有序·其七

索索残年绪,伤怀似远思。

霜云一片落,相对转迷离。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