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连夜犯寒开,好事谁曾步屧来。
上客固知心匪石,为花烧烛耻瓶罍。
南枝连夜犯寒开,好事谁曾步屧来。
上客固知心匪石,为花烧烛耻瓶罍。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冷之夜,南枝梅花悄然绽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诗中运用了“步屧”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们为了欣赏梅花而不畏严寒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上客固知心匪石”的句子,表达了对知音的理解与尊重,暗示了梅花不仅吸引着普通访客,更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能够触动那些心灵深处有着相似情感共鸣的人。
“为花烧烛耻瓶罍”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烧烛”象征对梅花的敬重与欣赏,同时也暗含了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即在欣赏美好事物时,不应过于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应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愉悦和共鸣。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赏梅者心境的深入探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美的独特感悟与追求。
绍圣五年戊寅冬,王母吞却嘉州像。
觉来扪腹喜且惊,一朝生出这和尚。
锐头长身碧两瞳,众聚说法声如钟。
少年蹈断象骨路,出处大类飞山翁。
老而益健难近傍,德山缩手临济让。
善财尽力无处寻,又是经行别峰上。
凡物得其时则鸣,鸣之大者唯雷霆。
使雷常鸣不以节,人忘修省孰震惊。
往时耆年深此旨,十度发言九度已。
更有宝云多口师,每见僧来面壁耳。
岂似而今文字禅,骈头并驾争后先。
愿公藏此千钧重,等闲不射射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