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孤帆照暮愁,六年弹指廿回游。
凭将家国无穷恨,并入关河一叶舟。
两岸荒芦穷士隐,满帆风色大江流。
天涯岁暮将何往,惭愧家无可典裘。
又是孤帆照暮愁,六年弹指廿回游。
凭将家国无穷恨,并入关河一叶舟。
两岸荒芦穷士隐,满帆风色大江流。
天涯岁暮将何往,惭愧家无可典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曾佑在舟中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句“又是孤帆照暮愁”以孤舟和落日映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次句“六年弹指廿回游”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频繁的漂泊,显示出诗人长期在外的艰辛与无奈。
第三句“凭将家国无穷恨,并入关河一叶舟”,诗人将自己的满腔家国之恨寄托于江河之上的一叶扁舟,寓言式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接下来,“两岸荒芦穷士隐”描绘了两岸景色的荒凉,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自身的困顿,而“满帆风色大江流”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随波逐流、无法自主的命运感。
尾联“天涯岁暮将何往,惭愧家无可典裘”直抒胸臆,诗人身处岁末,前途茫茫,感叹家中贫困,连换季衣物都无以为继,流露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个清末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之情。
闭重门、悄无人到,荒阶苔已成篆。
蛮笺摺叠成方胜,倩寄旧时吟伴。肠已断。
问春色、和愁毕竟谁深浅。危栏凭遍。
爱空翠濛濛,斜晖澹澹,一缕断虹茜。
芳洲路,细草高低似剪。柔波来去如淀。
冶游情事浑如梦,花雨半楼人倦。春婉娩。
拚让与、寻香小蝶栖香燕。如何消遣。
听曲录廊西,丁冬铃语,也似诉清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