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压尘嚣,屡欲返初服。
鹪鹩安一枝,何必恋微禄。
潇洒此村居,茅舍带修竹。
田园薄有收,积书高过屋。
所以课子孙,利用聚吾族。
光大不可期,庶几守耕读。
几年压尘嚣,屡欲返初服。
鹪鹩安一枝,何必恋微禄。
潇洒此村居,茅舍带修竹。
田园薄有收,积书高过屋。
所以课子孙,利用聚吾族。
光大不可期,庶几守耕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宁静自得的情怀。开篇“几年压尘嚣,屡欲返初服”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喧闹所带来的疲惫,以及想要回归简单原始生活的愿望。“初服”指的是古代士人的简单衣着,象征着一种纯粹无华的生活状态。
“鹪鹩安一枝,何必恋微禄”中的“鹪鹩”即是麻雀,一般用来比喻平民百姓。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提醒自己和读者,即便是普通人的简单生活,也无需过于迷恋权力或金钱的诱惑。
“潇洒此村居,茅舍带修竹”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其中“潇洒”形容环境的闲适与和谐,“茅舍”是用茅草覆盖的小屋,而“带修竹”则是指屋旁有着修长的竹子,营造出一种隐逸自在的情调。
“田园薄有收,积书高过屋”表明诗人虽然在田园生活中获得了不多的收获,但是在精神层面,他通过积累书籍而获得了丰富的心灵世界。这里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重视。
“所以课子孙,利用聚吾族”则是诗人希望能够教育后代,让他们理解并珍惜这种宁静的生活方式,以及家族间的团结与和谐。
最后,“光大不可期,庶几守耕读”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同时也强调了对农业劳作和阅读学习的重视。这里“庶几”是一个希望的词语,意味着一种平和且充满希望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知识、家族和未来美好的期待,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理想状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风描碧髓,露染璃酥,应是天工巧。二分春早。
争炫出,楚楚缃花清峭。疏香吹到。
正竹里、炉烟袅袅。比他代,醉绿昌明,沁诗脾更好。
也学千双淡扫。对清人宫树,倍争窈窕。云魂月貌。
单只是,不夜鹤心知道。徘徊绝倒。
吴淞创、锡嘉名妙。可能低唱斗茶歌,赚周郎不晓。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