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死弹丸,厥罪在啄粟。
翠鹄不近人,何为亦穷辱。
材为世所利,高下同僵仆。
能逃天地间,蠛蠓无不足。
黄雀死弹丸,厥罪在啄粟。
翠鹄不近人,何为亦穷辱。
材为世所利,高下同僵仆。
能逃天地间,蠛蠓无不足。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收录在他的《杂咏八首》中。通过对黄雀和翠鹄两种鸟的描绘,王安石表达了自己对于世态炎凉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先,“黄雀死弹丸,厥罪在啄粟。”这里的黄雀指的是一种小型的雀鸟,它因啄食谷物而被捕杀,被比喻为弱者无意中触犯了权贵的禁忌。接着“翠鹄不近人,何为亦穷辱。”翠鹄是美丽的野鸭,因其高洁不愿与人类亲近,却也难逃灾难,这里反映出即便是高洁之物,也无法避免世间的困顿。
“材为世所利,高下同僵仆。”这一句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无论个人才华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只要有利用价值,都可能被牵扯其中,最终导致共同的灭亡。最后,“能逃天地间,蠛蠓无不足。”即便是能够在天地之间自由飞翔的小虫,也不免于世俗纷争之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生物命运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无奈。王安石以其特有的哲理和深邃的情感,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在这个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世界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古有巢云子,构栖山木中。
淳贞既凋丧,土木穷人工。
一为侈心移,簪绂思华躬。
积宠乃倾危,瑶台成蒿蓬。
所以避世士,永希巢云翁。
浮云本无方,我居宁有终。
凌厉六合间,飘飘若冥鸿。
回视下土方,埃尘方濛濛。
青山几千仞,揽结甘所同。
安得往从之,邈焉仰高风。
清晨造田父,设馔当前庐。
呼儿出揖客,汛地先扫除。
欢客啜糁羹,年荒无旨蔬。
物薄礼乃丰,情亲心已舒。
感此坐复起,一饱不顾馀。
谁云贱可鄙,秖觉贵自疏。
不见闾里间,坐食常晏如。
如何肉食者,阔绝严追胥。
陶令本遗世,三径亦已多。
感慨起田园,从容理弦歌。
一朝谢时人,去官如脱疴。
至今门前柳,清照湖上波。
狄公后来者,屏斥留山阿。
维时改唐纪,翕翕张网罗。
公也立高庙,拜之涕滂沱。
至今林木幽,夜月闻佩珂。
二贤去已久,兹事凛不磨。
令尹建新亭,合祀理不颇。
上以厉风节,下以育菁莪。
悠悠百世下,兴感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