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巢云子,构栖山木中。
淳贞既凋丧,土木穷人工。
一为侈心移,簪绂思华躬。
积宠乃倾危,瑶台成蒿蓬。
所以避世士,永希巢云翁。
浮云本无方,我居宁有终。
凌厉六合间,飘飘若冥鸿。
回视下土方,埃尘方濛濛。
青山几千仞,揽结甘所同。
安得往从之,邈焉仰高风。
古有巢云子,构栖山木中。
淳贞既凋丧,土木穷人工。
一为侈心移,簪绂思华躬。
积宠乃倾危,瑶台成蒿蓬。
所以避世士,永希巢云翁。
浮云本无方,我居宁有终。
凌厉六合间,飘飘若冥鸿。
回视下土方,埃尘方濛濛。
青山几千仞,揽结甘所同。
安得往从之,邈焉仰高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对巢云子的题赠之作,表达了对巢云子隐逸生活的敬仰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诗中首先描绘了巢云子在山林中构筑简陋居所,坚守淳朴贞洁的生活态度,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个人欲望的膨胀,这种简朴生活不再被重视,昔日的高尚住所如今荒芜如蒿蓬。诗人借此告诫世人,应学习巢云子的避世精神,不为物欲所动,追求内心的宁静。
"浮云本无方,我居宁有终",诗人以浮云自比,强调居无定所,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他感叹世间纷扰,而自己则向往像大雁一样在天地间翱翔,超脱尘世。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巢云子那种与青山同在、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的向往,希望能追随其足迹,仰慕其高风亮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世俗现实的批判。
旧国婆沙几树梅,将军逐鹿未归来。
江东父老空相忆,枝上年年长绿苔。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
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
仙人食罢腹便便,七十二峰生肺肝。
真租只在南山南,我欲从之不惮远。
无方煮石何由软。
佳名锡我何敢辞,但愁自比长苦饥。
囊中只有转庵诗,便当掬水三咽之。
钓窗不忍见南山,下有三雏骨未寒。
惆怅古今同此味,二陵风雨晋师还。
囊封万字总空言,露滴桐枝欲断弦。
时事悠悠吾亦嫩,卧看秋水浸山烟。
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
江山平日眠,花鸟暮年心。
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
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