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茎须细撚金,圆齐五瓣外红深。
酷憎媚俗长垂首,善处骄阳不动心。
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
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
三数茎须细撚金,圆齐五瓣外红深。
酷憎媚俗长垂首,善处骄阳不动心。
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
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
这首诗描绘的是连山王开所种植的一种花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它的特点。首句"三数茎须细撚金",形象地写出花朵茎须的纤细与金色,犹如金线编织。"圆齐五瓣外红深",描述花瓣饱满且外围深红,色彩鲜明。
"酷憎媚俗长垂首",诗人赋予花儿不媚俗的性格,即使在世俗的眼光中显得独特,也保持低头的姿态,显示出其高洁的品性。"善处骄阳不动心",则赞美它在烈日下依然坚韧,不为外界环境所动,表现了其耐热的特性。
"色变化成丹灶火",将花的颜色比作炼丹炉中的火焰,暗示其神秘而富有活力。"时开落应土圭针",进一步强调花开与花落的规律,如同古代测时工具土圭上的指针,精准而有序。
最后两句"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诗人借花寓言,感慨社会变迁,南北分裂,唯有这花始终保持着完整,象征着永恒和不变的品质,表达了对这种花卉坚贞不屈精神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寓意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连山王开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大不逾粟许,飘散人间,直恁清烈。
管领芳樽,底事不渠屑。
中夜庭前,小山丛畔,韵度从来别。
那更今年,留连秋色,将傍菊月。
堪羡纱窗,胆瓶斜浸,浅酌低讴,人花双洁。
恼杀多情,一见一回悦。
生怕朝来,梧桐过雨,把花神摧折。
倩取骚人,黄香作传,笔未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