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铁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白铁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属于他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七首。从诗中“白铁剉青禾,砧间落细莎”两句可以看出,这里描绘了一幅马儿在田野间奔跑的情景。“白铁”指的是马的蹄铁,“剉青禾”则是形容马儿在绿色的谷物中奔跑时的情态,而“砧间落细莎”则描写了马蹄踏过的地方,细小的草屑纷纷扬扬,显得十分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表达的是人们对于这些马儿身上的特征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态度。“世人怜小颈”中,“怜”字意味着人们对这些马儿优雅的颈部感到欣赏,而“金埒畏长牙”则表明人们对于那些强壮、带有长牙(即马齿)的马匹抱有一种敬畏之心。李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他对马的深刻观察和细腻笔触,也透露出了他对自然界中生命力与美感的独特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马儿外貌和动态的精致描述,展示了李贺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的才华,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动物尤其是马这种重要役畜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