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紫竹两青鞋,只么穷年亦自佳。
理乱不知閒世界,浮休自若老情怀。
竹居可使食无肉,草具宁须菜与鲑。
春入灯花供别岁,葛巾随分对荆钗。
一枝紫竹两青鞋,只么穷年亦自佳。
理乱不知閒世界,浮休自若老情怀。
竹居可使食无肉,草具宁须菜与鲑。
春入灯花供别岁,葛巾随分对荆钗。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在除夕之夜的宁静生活景象。"一枝紫竹两青鞋,只么穷年亦自佳"表明诗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享受着简朴自然的美好,即使是在贫寒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
"理乱不知閒世界,浮休自若老情怀"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漠视,以及对自身年华增长、心境日渐宁静的感慨。这里的“理乱”指的是社会的混乱与无序,而“閒世界”则是对忙碌红尘的一种超然态度。
"竹居可使食无肉,草具宁须菜与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即便是在简陋的竹屋中,也能通过简单的蔬菜和野味来满足日常所需。
"春入灯花供别岁,葛巾随分对荆钗"则是对除夕之夜的一种描写。在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在用灯花来迎接新的一年,而诗人则以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时间的流逝。葛巾(古代的一种布制品)与荆钗(用荆棘编织成的鞋子)都是生活中的简陋之物,通过这些细节,强化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形象。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物质欲望淡薄,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享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内心宁静的赞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
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君有语,但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