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平情学,年来积感深。
静中知肺病,夜半喜秋霖。
竹响摇清梦,兰香披素襟。
明朝拉朋好,高蹑北山岑。
未得平情学,年来积感深。
静中知肺病,夜半喜秋霖。
竹响摇清梦,兰香披素襟。
明朝拉朋好,高蹑北山岑。
这首《秋夜》由明末清初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外界自然景象的交融。
首句“未得平情学,年来积感深”,开篇即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尚未能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岁月的积累使得他的感受愈发深刻。这种对自我情感的剖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敏感洞察。
接着,“静中知肺病,夜半喜秋霖”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同时在夜半时分,却因秋雨的降临而感到喜悦。这种看似矛盾的情绪,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体悟。
“竹响摇清梦,兰香披素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竹林中的声响唤醒了诗人的梦境,而兰花的香气则让他的心灵得以净化,仿佛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在喧嚣尘世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最后,“明朝拉朋好,高蹑北山岑”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计划的期待。他打算在第二天邀请朋友一同前往北山,享受登山的乐趣。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秋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复杂情感世界中寻求平衡与和谐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