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两间屋,晨昕西夕照。
长夏苦炎威,炊烟杂茶灶。
我依二母居,一经课后效。
床前书几陈,蛟蚋常缭绕。
摊书纺车旁,形影互相吊。
庭闱乐复乐,宽窄那计较。
即今扩新居,高爽向南曜。
虽殊广厦观,幸免偪仄诮。是处可延伫,堂随所到。
谁云热难避,废书日坐啸。
古贤容膝安,努力事仇校。
昔有两间屋,晨昕西夕照。
长夏苦炎威,炊烟杂茶灶。
我依二母居,一经课后效。
床前书几陈,蛟蚋常缭绕。
摊书纺车旁,形影互相吊。
庭闱乐复乐,宽窄那计较。
即今扩新居,高爽向南曜。
虽殊广厦观,幸免偪仄诮。是处可延伫,堂随所到。
谁云热难避,废书日坐啸。
古贤容膝安,努力事仇校。
这首清代汪辉祖的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简朴生活的回忆和对新居的满足。诗中以"昔有两间屋"起笔,展现了过去的居住环境,虽然简陋,却能感受到晨夕的阳光照耀,夏日里炊烟与茶灶相伴,生活虽然艰辛但温馨。诗人强调了与母亲们共度时光,读书学习的场景,床前的书籍和纺车成为陪伴,尽管条件艰苦,但亲情和知识的追求让生活充实。
诗中提到新居宽敞明亮,面向南方,虽然不如旧居宽敞,但已能避免狭小的困扰,诗人感到欣慰。他指出无论何处,只要有书可读,就能消解炎热,享受宁静。最后,诗人引用古贤的典故,鼓励孩子们即使在舒适的环境中,也要勤奋读书,不忘学问之责。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又有对新生活的满足,以及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生活智慧和对家庭的深情厚意。
积怨世岂恻,感别会仍艰。
置酒话夙昔,讵终千万端。
叹息泪沾臆,徒令摧肺肝。
昔为双飞龙,今为孤翼鸾。
丈夫耻微谅,况尔烈士颜。
跃马窖上别,欲归中自难。
徒切报主恨,安悔军吏言。
胜负有微数,奋励心所安。
所以君子人,不处嫌疑间。
暂布山东化,还为陇右行。
中丞新受敕,贱子旧知名。
玉露承冠剑,金飙捲旆旌。
神羊心自直,孤隼势初横。
地接祈连砦,星罗冒顿营。
未须怀破斧,先喜号长城。
草映边云白,沙流汉月明。
陜人歌召伯,关吏识终生。
许国知公志,通家是我情。
离筵忽隔水,秋望转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