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流传八百年,我自黄州来时,独听歌声连汉水;
家乡阻隔五千里,公从赤壁游后,可余清梦到眉山。
文字流传八百年,我自黄州来时,独听歌声连汉水;
家乡阻隔五千里,公从赤壁游后,可余清梦到眉山。
这首诗《赤壁矶石坊》由清代诗人苏继祖所作,通过对赤壁矶石坊的描绘,展现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以及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文字流传八百年”,开篇即点出赤壁矶石坊的历史悠久,文字记载着过往的故事,历经千年仍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我自黄州来时,独听歌声连汉水”,诗人回忆起自己从黄州来到此地,独自聆听那悠扬的歌声,仿佛能与汉水的波涛共鸣,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家乡阻隔五千里,公从赤壁游后,可余清梦到眉山”,这里通过对比家乡与赤壁的距离,以及诗人对赤壁游历后的感受,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思,以及对理想之地的向往。
整首诗以赤壁矶石坊为背景,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传达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
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
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
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
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
闲煞斫鲸屠鳄手,只辨雕花镂草,千古词魂,迸来指上,拍得青天觉。
苍茫此意,江南儿女谁晓。
小窗雨霁,傍疏篱一带,箨声盈耳。
绳床乍破,幽人梦验,苔钱穿碎。
墙阴屋角,郁千尺、凌云势。
笑洋州、太守清贫,却饶玉版风致。曾过荻洲江市。
银鲥拨剌出水。向柁楼晨饭,松湿烟青,烧来偏脆。
谷口如蓬宫,中似束、故人情味。
最怜是、憔悴龙孙,琅玕销尽生翠。
过春风、吟魂飞远,冷冷静闻琴语。
心香半缕销烟篆,盼断白云何处。深院宇。
借几树、繁红款取芳菲住。移宫换羽。
正琼押帘疏,冰奁砚润,华省漫催去。
怜同调,我亦新声曾谱。栏干静夜屡抚。
银藤枝上玲珑月,分得清愁几许。怀俊侣。
又并入、樽前红豆相思苦。艳情知否。
趁绛雪轻霏,玉箫低掐,芳思未迟暮。